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为什么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在产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却贵很多?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2-10-25 14:22    文字:【】【】【
摘要:为什么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在产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却贵很多?谢邀。类似问题,我已经有过好几次回答。有关情况,我进行过跟踪调查并认真思考过。乐意再答。 可以说,这是一个

  为什么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在产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却贵很多?谢邀。类似问题,我已经有过好几次回答。有关情况,我进行过跟踪调查并认真思考过。乐意再答。

  可以说,这是一个当今最让人困惑,大家议论纷纷,媒体也爱报道,而又总不得要领的问题。各种说法,孤立起来看,都有道理,但相互一印证一深究,就不太对了。因此各地采取的措施,也难完全对症。

  为有利于看清这个问题,现在我只说蔬菜供给营销的常态,至于自然灾害或信息不灵出现的问题,属特例,就不说了,水果的问题有一定相似性,这里也不说了。

  在我所在的这个省,我跟踪的结果是:菜从地头到城市最后一道环节摊贩手上,一般要经过8个环节。前面的7个环节,每斤菜加价多在几分钱,涉及200公里运距的运输,加价也就0.1元。假定一斤菜从城市批发市场出来是1元钱,到了摊贩手上,通常会加价一倍左右。假定你从菜摊手上,花2元买了一斤菜,其中有40%到60%,属菜摊加价。至于什么卫生费、摊位费、损耗等,在加价中占的比例很小,在加价中通常不会超过10%,即如加价1元,所含不会超过0.1元。下面,我简要说一下环节

  农民地头菜价,如每斤0.3元,一季产量万斤,销售收入3000元。一亩地一年可种三季菜,或菜稻菜,夹一季粮。种菜比种粮辛苦,投入也大,但收入也好,按一季扣除1000元的成本算,一亩地一年净收入5000元,属一般水平。

  菜集中到县营销大户手上,有地头菜商收购,人工分拣、清理装箱上车等几道环节,营销大户出手时,每斤如加价0.20元,其中0.17元,支付给了地头商、分栋清理人员和装车人员,自己年平均下来,每斤能挣3分钱就不错了。现按日经销量20吨计,每天收入有1200元。由于菜有收季,在一个蔬菜基地县,一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收菜就不错了。按有100余天收菜算,年净收入有10多万元。

  200公里长途运销户,上高速路,每车装20吨,每斤加价0.10元出手,每车毛收入4000元。扣除油耗、车辆投资回收(绿色通道,免费过收费站)等,净收入有2000元算不错的,但这是单程跑下来最理想的状况,全年收入理论上算账看起来是72万元,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许多车装不了20吨,单面放空还不在其内。运往批发市场,经常的情况是,批发市场有了大量的同类菜,竞相杀价,或者根本不要,亏损甚至倒掉乱倒被罚款的事也有。因被杀价补亏、菜没人要烂掉,而且不可能天天有菜运,天天运,人也受不了,一个租车的运销户,年收入几万到10多万元不等。

  城市大蔬菜批发市场,是第一道批发。这一道环节,如果有资金,租用的场地好,吞吐量大,比如达到四五十吨,每斤只需加价几分钱,一年挣个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都有可能。

  城市第二次批发。小批发商从大批发市场购进菜,通常在凌晨4时至6时间,总之是天亮之前(和城市管理有关),在城市多点分散集中,附近农贸市场的摊贩,或开或骑三轮或拉板车,到这里批购,这道环节的加价,通常每斤也只有几分钱。

  到了菜摊手上的出手价,加价便是几角甚至1元以上。请不要骂菜摊主,这里面有不得不如此的道理。在他们之前,是大批量,每斤挣得极少,批量起来收益就大了。而菜摊日能售菜200斤就不错了,每斤就算加价1元,是200元,扣除摊位费、损耗等,月净收入,也就四五千元,有时还不到。我是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反复算过这个账的。他们中不少是下岗工人或在其他方面就业有困难人员,这个钱,往往要用于养活他们一家人,而且往往要一家人为此操劳,丈夫不论严寒酷暑,每天凌晨四时出去批购,然后妻子守摊。唯一可以说道一下的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很不饱满。上午10时后,过了消费者的购菜高峰,摊主们就是在那里闲聊,有兴趣的知友,可以上午10时后或下午进菜场看看,购菜的很少。

  是的,菜价高,是流通环节的原因,可是有谁认真去分析过流通环节中的问题。请问,这种完全在市场发育中形成的环节,究竟有哪一个是可以精减的。是的,道道环节在加价,但最大是最后一道环节。菜摊们,要守住这个加价水平,是要守住他们的饭碗。如果某一个时点,菜多了,他们不会多批购,销售常量每天200斤,多批购出不了手,时鲜菜,很快就会烂掉,是自己的损失。进价贱点,也不会轻易降价,可以从进销价差中多挣点,进价贵了,适当加点价。这甚至成了行规,谁也不愿也不敢主动降价,这意味着是大家同时也是自己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城市菜价总在一个高点浮动的根本原因。

  猪肉的销售,也有相似道理。我所在的省,今年已发生过几次商家搞连锁肉店低价销售猪肉,遭到肉摊为保饭碗群起攻之,地方政府被迫出面协调解决的事。

  不少地方采取了覆盖面很小的直销,试图解决一下,无济于事。倒是有少数超市,做出了榜样。他们辟出一小块区域销菜,每天销量数千乃至上万斤,一个人过秤,一个人管理,菜价确实便宜了不少,说是要配合政府降低菜价的工作,配合当然是配合了,但因量大,首先是挣了钱了。

  所以城市菜价高,我认为主要是一个菜摊菜价终端价格控制现象。而这种控制得以形成,主要体现为一种城市病,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过快中发生的。还有就是通货膨胀,菜摊主们养活自己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只好加价了。

  农贸市场,不少城市现在大体是按0.5公里至1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估计菜摊就有数千上万之众。他们以个体的一两百斤的销售量,守着养活自己的底线,你就不得不付出高菜价了。这也是有硬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当着摊贩挣钱多一点时,就必然会有摊贩增加,当着摊贩挣钱少时,就必然会有人退出。所以城市中现有的菜摊量,基本上是一个在既定条件下,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所以还说是管出来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着某一个时点,农村菜多菜贱销不出时,让农民直接进城销,农贸市场的高菜价顷刻就瓦解了,或者让运销户在农村配菜,直接拉到农贸市场门口销,高菜价也会顷刻瓦解。当然,城市管理也乱了,这是不可取的。既然如此,哪怕农村的菜多时贱到几分钱一斤,甚至白送,也没人要,就可以理解了。

  今年7月2日,媒体报道了一“官二代”卖菜的故事。此人乃一大学毕业生,放着上万月薪不干,却租了一块40平米的场地,干起了销菜的营生。一天销菜1000斤至3000斤不等,他的销价总比人家低(他是怎么被其他菜摊容忍的,媒体没说)。我算了一下,即使每斤只净挣0.5元,年净收益也在18万至54万之间,他那双慧眼,是看清了其间的奥妙的。

  据媒体报道,有专家说,在国外,一个城市菜的总销量,有80%是通过超市出去的。看来,在发育得比较好的国外城市,这个问题也是解决了的。

  关于菜的销售和菜价问题,确实复杂,我这里只能就最一般的常态,说说看法。有没有办法解决?我认为是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菜场设置都得变,这确实有点麻烦,因为模式已经形成了。打破这一模式的根本点在于,减摊扩点增量,即减少摊贩,增加有场地的销售点(包括超市),让终端销售人员,人均销菜量上到上千斤,菜价的波动仍然会有,各道环节的加价现象也会有,但最后一道环节畸高的加价现象会消失,因为点多了,你要高价,我就到另外的点去买,因为你的量上去了,每斤少挣点,但总的收入会增加。这样的形式,还会有利于掌握供求信息和城乡信息沟通,有利于农民组织生产。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是伤筋动骨的事,会有许多连带问题要处理。比如多出来的菜贩,你得考虑安排出路就是了。

  有的知友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在评论中回答了一下。现在复制如下,供各位参考。

  1、大城市里的农贸市场,就是指自由交易菜、肉、禽等的专门场所。在城市规划中,普遍也使用这个说法。传统的目前仍在大量使用的是,搭出很大的如上千平米甚至几千平米的棚架,里面设若干摊位,市民就到这里购菜等。现在有些地方在改,如农改超,连锁门点、街市等。农村交易农产品的地方,也叫农贸市场。2、关于摊位费,近日我又去了解了一下。提供贵阳一个客流大,收费在中上水平的农贸市场的最新情况:这个市场有菜摊、肉摊等摊位200多个,还有门点100多家。摊位费加综合管理费每月430元,其中摊位费300余元。摊位费是租金。管理费是卫生费、市场管理人员、市场维修等方面的费用。加上月水电费,共计500来元。3、农贸市场不收工商管理费,蔬菜销售不征增值税。经销户月营业额在2万元以下的,依照有关权限规定,各地普遍按不征营业税执行。4、摊位租管费,规范的说法是摊位平米租管费。上述市场摊位大体是2平米。平米租管费是250元左右,如只讲摊位租费是150多元。5、我在评论中所说的摊位费加上其他费是100多元,是前几年平米摊位租管费的情况。当时由于菜价高,市里要求减少收费,执行了短暂的时间,就执行不下去了。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些事,市场开办者要增加收费,菜摊罢市,上述农贸市场中上水平的租管费,是双方加上有关管理部门协调,几经平衡的结果。6、贵阳市的菜价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算比较高的,鲜菜每斤在2元至4元间。菜摊因占位点客流量不同销量有区别,月净盈利常态,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6/n8136593/n8137537/n8138502/8729815.html增值税营业税实施细则修改,按上一链接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有权在幅度范围内决定起征点:201110/31le2887997058.shtml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通知:0.html

  我们学校边上小区里直接卖的蔬菜就比菜场里摆出来的便宜,超市里的价格又不一样。

  造成这种现象的,成本当然是其中原因之一,物流、税收、场地、渠道的入场费,这些都是。但从成本出发,只能解释长期内售价的下限:商家不会在长期内做亏本的生意;而无法解释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差异,更无法解释成本本身的形成。

  比如菜场是要收摊位费的,这自然抬高了蔬菜水果的成本。那为什么商家愿意付出这个成本?这自然是因为菜场提供的服务要么可以降低商家在其他方面的成本,要么可以提高出售商品的价格或销量,使得商家最终有利可图。在这个时候,就是价格倒过来决定成本,而非相反了。而菜场提高商品售价/销量的原因则可能很多,比如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售后服务,比如更稳定的顾客群体等等,甚至只是因为菜场位置好,附近小区住户比较有钱不在乎价格。

  总而言之,城市里蔬菜水果比乡下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可避免的成本增加,但除此之外,也可能只是因为城里人愿意付更高的价格来买蔬菜水果和附在其上的服务。

  1、成本:除了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损耗,还有过路费、罚款、进场费等潜规则、明规则产生的费用。

  2、结款方式:农户和经纪人之间是现款,而经纪人和城里的经销商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账期,所以经纪人承担了很大的资金压力,他要想方设法榨取足够的利润来支撑他的日常运作。

  1、如果做单点供应,持续供应能力不足:如果你是农户或者合作社,你给某超市本周供应了10吨土豆,并且能够保证质量达标,那下周、下下周、下个月呢?能否还能持续供应同质量同规模的土豆。如果不能,超市还得另外寻找供应商,一来成本上升,二来风险不可控制。农户可以供一天歇一天,但城市终端每天都要做生意。

  2、如果做多点供应,覆盖率和精力不足:经纪人是最有活力和积极性的一群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们能覆盖和控制当地的农产品供应,如果没有他们,你得自己去干他们干的事情,他们土生土长,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外地人要干这样的事情成本会高很多。

  直供城市肯定是可以做的,但主力不是“农超对接”,近几年政府所倡导的“农超对接”并不能实际上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上面的两点。永辉超市自己的生鲜就采用自己采购的方式。它的采购量很大,一边甩了经纪人,一边不用给城里的批发市场支付进场费,这样成本就很低了,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好处。但是需要自己建立完整的采购体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投入也不小,一般的小商家是玩不起这样的游戏的,只能利用现有的体系来做生意。

  损耗是一个很大的开销,在国内蔬菜的运输主要是没有任何保鲜的运输,按照数据统计,每年损耗在路途上的蔬菜水果量占到了20%~30%,每年的损耗在1000亿元以上(以上数据来自国家发改委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虽然国内开通了很多果蔬运输的绿色通道,但是目前国内的农业蔬菜生产基地过于集中在山东、海南等地,长距离的运输在无保鲜的情况下造成的损耗可想而知。

  1、流通环节,应季蔬菜,周边产菜区可当天运到的,溢价30%-60%。反季节蔬菜,流通距离变长,溢价50%-100%。只是大概,每一批蔬菜都会有偶尔的特殊性。当一车菜发到批发市场,突然发现本市场缺此类蔬菜时,立刻就地起价,后面的一系列链条跟着波动。

  2、损耗:叶菜类损耗稍高,尤其嫩叶菜,例:菠菜,生菜等。包装必须泡沫箱,泡沫箱重量全部分摊到斤重上。夏季损耗大,冷链配送物流成本分摊,冬天损耗小,但产菜量随之变小,价格只涨不跌。

  3、菜贩子:城市一个卖菜的,一个月不挣3K以上,起早贪黑的,没法活。1块钱以下的菜,没法卖了,不够本钱和工钱,(除了根茎类的)。

  整个一圈下来,收购单价基数越小的,翻得跟头越大。基数大的,最少也要翻番。收购价5块以上的,另当别论。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