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实用】最新预判!大田作物种业有四项重大变化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3-22 13:23    文字:【】【】【
摘要:【实用】最新预判!大田作物种业有四项重大变化水稻、小麦、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产业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在4月1日,2019年中国种子大会大田作物论坛在北京召开,国

  【实用】最新预判!大田作物种业有四项重大变化水稻、小麦、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产业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在4月1日,2019年中国种子大会大田作物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内外60多名主管单位干部、科研专家、企业代表对三个大田作物产业的育种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交流。

  中国水稻研究所新任所长胡培松、先正达谷物LtO总监 Robert Hiles等10名特邀演讲嘉宾在会上发表最新观点。

  经过新世纪以来近20年的稳步成长,我国主要农作物产业发展已达到新的高度。以水稻为例,2000年我国稻谷总产量约1.88万吨,2011年后总产量逐渐稳定在2亿吨以上;人均占有量在2007年开始超过人均消费。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即稻谷总产量超过总消费量,但绿色优质稻米供给不足。胡培松认为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目前已经到了要强化中国稻米质量时期。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重视粮食品质的同时,粮食总产仍然不容轻视。据资料显示,1985年、1992年和1998年,我国对优质水稻的生产分别迎来3次高峰时期,但每一次都因为总量供应不足,对产量的重视程度很快再次超过优质需求。

  同样的情况在小麦、大豆产业也有发生。因此,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成为现代粮食作物产业的当务之急。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的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

  科研成果转化难一直是制约种业的重要因素。种质资源搜集、改良和创制等工作创新不足,遗传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作物育种取得突破的瓶颈。

  我国长期种业科技成果集中在科研单位,转化率低,企业育种能力弱,缺乏具有竞争力品种的现象。同时,在育种的关键环节亲本选配方面,主要围绕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表现优秀的品种,导致新培育的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不断提高,遗传基础愈加狭窄,导致市面上品种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育成原创型、突破性种质资源材料(品种)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年推广面积500万亩以上的14个小麦品种,全部来源于科研单位,企业自主选育的品种无一上榜。

  种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发展,而提升种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科技水平。种企必须是科技领先型企业才能在做大做强。然而我国目前实质性科技领先的种业企业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不改变,中国的种业将在国际竞争中落入下风。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小麦业务部吴海彬博士认为:“鼓励科企合作,促进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提升。”是快速提升种业竞争力的有力方法。

  华智水稻首席科学家肖金华认为,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高新育种技术手段,具有快速、精准、低成本等多项有点,将成为我国种业最有效的加速器。

  肖金华介绍,世界第一大跨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崛起的两大关键因素,在于其1980年开始研发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技术,以及1996年启动的分子育种技术。这两项技术让孟山由一家拥有农化、医药、化工、营养四大业务的非种业公司,成长成为世界第一种业巨头。2017年,孟山都年种子销售额超过109亿美元,并于2018年以660亿美元被拜耳成功收购。分子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等高新育种技术手段,能够高效推动育种方法创新以及育种材料创新。

  袁隆平院士的“超优千号”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创造了多项高产记录,但存在高感白叶枯病和感稻瘟病的缺点。肖金华团队利用分子育种技术,仅用2年10个月改良超优千号的恢复系——r900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如果使用常规育种手段,预计要7-8年才能完成目标。与原超优千号相比,改良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产量等综合性状相当。经过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田的试验,改良超优千号产量达到945公斤/亩。

  高新育种技术手段同样在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品种科研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来自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珊珊在论坛上介绍,她所带领的团队已经使用有关技术,成功调整11S/7S的比例,改良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改变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让国产大豆品种更具竞争力。

  肖金华判断,高新育种技术手段的加速普及,除了能够让我国种业进入分子育种时代,更能够帮助我国种业在未来强占智能育种的阶段。

  在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商务部发出第18号令,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种业涵盖在内,表明了中国种业再次对外开放姿态。种业的国际化竞争与交流,在本次论坛再次被提及。

  在2019年中国种子大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分析,“种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发展需求又是国际政治需求。”由种子贸易扩展到投资合作、技术转让、资源整合等多元合作,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点,将是种业国际交流合作的主旋律。

  杂交水稻是我国种业最具有竞争力的种业科技,是我国参与国际种业竞争的重要抓手。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建议,要以技术相对成熟的菲律宾、印尼、孟加拉国三大大米进口国,技术相对成熟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四大大米出口国作为优先发展区;非洲作为战略推进区以及南美作为潜在发展区,推动杂交水稻走出去。

  盖钧镒同时提醒,参与国际种业交流与竞争,既要保持积极态度,也要注重稳步推进,特别是要注意保护种质资源安全。种企进入国际市场,技术优势是敲门砖,但要让技术优势变成市场优势,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杂种化是种业走出国门,种质资源不外流的技术基础。

  在具体实施方面,盖钧镒建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并购,在境外实行本土化策略,建立研发中心和基地,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参与种业国际竞争。种业国际交流合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种业国际并购及“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国内种业发展水平。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