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百威娱乐平台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6-16 05:47    文字:【】【】【
摘要:首页,百威娱乐平台 农业发展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13年丰产,连续4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这标

  首页,百威娱乐平台农业发展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13年丰产,连续4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由此,深入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的重大战略。农业发展的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及新趋向,推动着我国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对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多美元增至80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升级,农业发展基础增强,要素价格上升。我国农业由穷人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变,由以提高产量、保障供给为核心向以提高质量、提升效益为重点转变。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续写入2016年和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发展的主基调。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农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调整生产方式,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实现上述任务需以改革为动力,完善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优化要素配置;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从这一视角来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化。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产品和要素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随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之一,我国经济改革也必将对国际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同样,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也改变着世界农业发展格局,如大豆的巨量进口,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大豆生产和贸易格局。

  因此,谋划中国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立足于国内生产基础和供求矛盾的变化,调整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更要着眼于世界农业生产贸易格局,从国际农业产业体系的角度定位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动农业走出去,展开农业自身“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产业分工布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石,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突破口,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形成了集体所有、农户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对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农民分工分业加速,土地经营流转快速增加,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框架逐步形成。

  为适应农业经营方式的要求,2016年10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保障经营权,解决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已成共识,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权来自承包主体,如何真正实现对其经营权的保护和赋权扩能仍是一个现实难题。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产业链条的延伸,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初加工以及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的设施用地需求明显增加,原有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仍有待创新。

  合作社作为农民的自助组织,是农民联合起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民在市场中谈判能力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1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174.9万家,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生产经营主体。

  然而,在发展中,现有合作社偏重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功能偏弱,难以满足农民多种的合作需求,成为制约合作社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浙江等地为顺应农民的需求,积极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与专业合作社以某一生产服务环节为主相比,“三位一体”模式集生产合作、流通合作、金融合作三种合作功能于一身,对农户家庭经营的生产技术指导、作业服务、农资购买、产品销售和加工、资金互助、农业保险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了农户经营的多方面需求,尤其是适应了兼业小规模农户的需求。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兼业户在我国仍将大量存在,推动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对于提高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各地会涌现出大量“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不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需要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修订进程,以满足综合合作社发展和其他各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以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对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更加凸显。这要求农业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对粮经饲种植结构要统筹安排。为此,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必然要做出相应调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重申以往“两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各地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至此,“三区”建设基本涵盖了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成为新时期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新趋向,也是推进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

  “三区”的划分,尤其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直接涉及各地发展的权益。

  一方面,与各类优势农产品生产相比,粮食生产效益偏低,被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区域农业生产效益难以大幅提升,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可能受到影响。而且,生产功能分区与保障各类经营主体的自主权如何相协调也将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另一方面,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国家将给予更多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既需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更需要各类生产要素集群集聚,形成上下游紧密联结、各环节相互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近年来,各类园区建设成为有关部门和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实际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三种代表性园区,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001年起,科技部联合六部委启动农业科技园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引入各类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实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启动,2014年全国各地园区数量达到164个。据不完全统计,园区累计引进培育农作物新品种3.82万个,推广新技术1.6万项,建成新技术核心区300万亩,示范区5000万亩,技术扩散区2亿亩。园区农业科技贡献率约60%,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70%。园区入驻涉农企业达6376家,年产值4827亿元。园区累计培训农民超800万人,2013年园区吸纳农村就业人数达到76.3万人,园区平均农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30%以上。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各类园区、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园区,吸引回乡下乡返乡的各类人才进入农业领域,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则是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结各地经验后提出的,主要是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生产+加工+科技”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园区。其目标在于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的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环节的相互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阶段,如何以点带面,带动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各地的主要课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于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市场引导下,各地涌现了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休闲农庄及健康养生基地等多种多样的休闲农业发展业态,对拓展农业功能、涵养生态、传承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发展,2013年农业部编制《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6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休闲农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

  为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形成融生态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和其他休闲农业模式相比,田园综合体更加重视功能的复合。既要通过融入文化、创意的元素来满足消费者休闲、观光和体验的需求,也要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承担资源保护和生态涵养的功能,同时也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三生”的统一。

  在运行机制上,田园综合体更强调农民的主体性,明确要以农民合作社为发展载体,让农民参与,切实分享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