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主页-【朋克注册】丨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07 00:25    文字:【】【】【
摘要:主页-【朋克注册】丨主页 10.142 行业巨头占据我国植物油市场,行业进入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竞争阶段 从事食用油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行业。主要包括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等。主要的

  主页-【朋克注册】丨主页10.142 行业巨头占据我国植物油市场,行业进入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竞争阶段

  从事食用油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行业。主要包括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等。主要的龙头企业有金龙鱼、道道全、京粮控股、深粮控股。

  食用植物油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种植、压榨、精炼、包装和渠道销售等环节,油料作物经过初榨产出原油和粕类(副产品),原油精炼后,即为精制油(食用油),包装油按包装规格又可分为中包装和小包装。

  食用油按照品类可分为食用动物油和食用植物油。在我国消费结构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了主导地位,食用动物油占比较低。

  按照包装方式划分,食用植物油可分为散装油、中包装食用油以及小包装食用油。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限制散装油销售相关法规的不断出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意识,散装油消费量逐渐减少,中小包装食用油消费量逐渐上升,占据着食用油市场的主要地位。

  小包装食用植物油按照细分油种可以分为大豆油、调和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品类。从销售量来看,销售价格相对便宜的油种,如大豆油、食用调和油、菜籽油等依然占据小包装食用植物油的主要部分,销售量占比约80%。

  从销售渠道来看,大卖场、超市、小型超市等是小包装食用植物油销售的主要渠道,占行业 70%以上的销售比重,其中又以大卖场和超市贡献最大,占行业50%以上的销售比重。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大米第一产量大国和第一消费大国,随着我国传统农业结构的变化调整,畜牧业快速发展,奶业、水产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消费者对于大米等“主食” 需求有下降,从 2013年开始,我国大米消费量略有下降。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由于大米加工行业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大米加工企业数量较多。近几年,我国大米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17 年全国大米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约 3,400 家,较 2012 年增长约 700家。我国大米消费结构主要由食物消费、饲料、工业用粮组成,其中以食物消费为主,占比约 40%,而食物消费中主要以散装米为主,包装米占比较低。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包装米占比逐渐提升。

  面粉主要是指由小麦加工而成的产品。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20%。在我国面粉消费结构中,食物消费占比超过 90%,其中散装及大包装、中包装面粉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近年来,由于保质期更长、质量更有保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包装面粉。

  饲料原料主要包括油籽及其加工产品、谷物及其加工产品等,向饲料生产企业供应,进一步加工成为饲料产品。

  豆粕作为最主要的饲料原料之一,大部分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内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于营养的需求。此外,最近几年,豆粕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

  菜粕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之一,广泛用于水产饲料行业。2010 年以来,国家对进口菜籽生物安全标准提高,以及近年来国内菜籽播种面积持续下降,导致菜籽供应量随之下降。

  油脂科技行业包含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以及日化用品等细分行业。

  我国油脂科技行业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起步时主要以国内自主开发技术为主,局限在皂粒、脂肪酸、甘油等产品,技术较为落后;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初,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油脂科技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油脂科技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3 年至今,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进入国内油脂科技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同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纷纷新建或扩建生产装置,企业生产规模与集中度大幅提高,油脂科技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脂肪酸是最初级和产量最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脂肪酸可以直接使用,也可经过合成后应用在日化、食品、制药、个人护理、纺织品、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造纸等细分制造行业。

  近年来,随着脂肪酸运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于日化、个人护理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脂肪酸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甘油是性能优良的吸湿剂、润滑剂、抗冻剂、助溶剂及溶剂,在食品加工、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食用油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稳定,市场空间广阔。作为居民日常基本的必需消费品,食用油行业仍然存在较大市场机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的食用油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用油将继续在包装化、品牌化、高端化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行业质的提升和盈利空间的上移。食用油行业竞争较为集中,品牌和龙头企业优势明显,依托有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在成本效率、产品研发、品牌塑造方面已领跑市场未来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份额将进一步集中,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2021年,全球疫情反复,同时受极端气候、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食用油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持续上行。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偏低。需求的疲软不振叠加成本不断上涨使食用油加工企业盈利空间遭受双重挤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食用油市场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但受益于消费升级,长期发展机会仍然广阔,头部企业坚持研发创新、不断优化产品成本和结构,通过提品质、扩品类、树品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大米第一产量大国和第一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21年水稻产量2.12亿吨。由于大米加工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我国大米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化的品牌企业较少,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结构单一,过度集中于产业链低端。大米行业将在品牌整合、高端产品打造、副产品利用等方面有很大的市场机会,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品牌有望做大做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营养稻米的消费需求。

  2021年,水稻行情呈现“先涨后降,整体回落”态势,而大米市场全年价格则呈“整体疲软,持续走低”行情。水稻、大米价格严重倒挂。需求端来看,由于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下游消费需求不振,使水稻加工企业开机率普遍维持在低位。受水稻成本上涨、下游需求低迷以及进口米低价冲击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稻米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行业正处在经营相对困难时期,但同时也利好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促进行业的深度整合。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面食品生产和消费国,面制品是中国家庭必备的主食之一。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面粉消费量整体比较平稳,主要的变化在于结构差异,食品工业粉、专用粉占比将会增加,民用粉中的蒸煮通用类产品会逐步细化。食品安全及加工现场管理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健康、营养的面粉制品受到大众欢迎。主食工业化发展很快,未来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营养的面粉产品、主食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小麦制粉是一个传统产业,随着消费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变化,面粉行业近年来不断在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行业集中化趋势将愈加明显,对产品研发能力、产品附加值提取、客户服务能力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集团化的加工企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021年,面粉行业整体加工产能持续扩张,同时受疫情反复、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饲料中小麦使用比例明显增多,供应形势由宽裕转为趋紧。国际上小麦价格创十年新高,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国外,但也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最高的一年。2021年面粉行业受原料上涨影响,成本上有所承压,短期内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饲料原料主要包括豆粕、菜粕等蛋白类产品,米糠、麸皮等纤维类产品,玉米、高粱等能量类产品,作为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进一步加工成为饲料产品,大部分被用于生猪和家禽的饲养。受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以及下游饲料产品对品质化、专业化、功能化的全面追求,饲料原料的加工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1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饲料原料加工企业也面临着原料成本抬升的问题,压榨行业的竞争继续加剧。需求端来看, 2021年生猪产能快速恢复,豆粕需求保持增长,猪肉价格经过大幅下跌后逐渐趋稳。随着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受猪价下跌影响大幅下滑。总体来看,饲料原料行业基于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需求的增长开局较好,但后期受猪肉价格下跌、大宗商品涨价、全球疫情形势不确定等因素制约,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短期内可能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油脂科技行业包含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以及日化用品等细分行业。21世纪初以来,油脂科技行业快速发展,国外大型跨国企业纷纷进入国内油脂科技领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同时,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也积极新建或扩建产能,企业生产规模与集中度大幅提高。近年来,油脂科技行业持续推行科技创新,研究开发天然动植物油脂的工业用途, 部分替代传统煤炭、石化来源的化学品,采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不断推出功能性的油脂科技产品,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行业内优质企业或将受益于持续挖潜技改、政策支持和潜在的碳交易利好等因素,有望进一步脱颖而出,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网络购物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在各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细分领域,功能性营养品行业蓬勃发展,植物甾醇成为中国营养品市场的热点之一。油脂科技行业的细分营养品行业企业可以从天然植物油脂原料中提取高附加值的营养成分,生产各类功能性营养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受全球疫情反复、极端气候、能源紧缺等因素影响,油脂原料价格普遍上涨。但国家持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多项改革措施和低碳化的目标方向保障了油脂科技行业的下游需求。总体来看,油脂科技行业处于稳定、健康增长的快车道。

  油米面等厨房食品属于日常消费品,需求比较稳定,因此不具备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由于养殖行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周期波动性,因此饲料业的销量和利润水平也会发生周期性波动,从而导致上游的饲料原料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油脂科技行业包含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以及日化用品等细分行业,上述细分行业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品市场。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呈现持续升级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从食用油行业来看,市场空间广阔,但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进入门槛将不断提高,品牌差异化现象也将日益凸显。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健康、安全、营养的食用油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未来品牌化、高端化将是行业竞争的重点,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增强。大米和面粉行业都属于传统产业,米面作为居民日常消费最主要的两大类主食原料,总体需求稳中有升,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但同质化严重,企业间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米面产品也将往高端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转型,行业将洗牌整合,有着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预计市场占有率将得到快速提升。

  目前国内食品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中小企业质量控制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如行业中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控制不严等原因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则有可能影响消费者认知,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农产品是食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近几年,进口农产品价格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自然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产生了波动;同时,国内农产品价格受上游种植环节决策信息缺乏、供需不匹配、流通环节众多以及自然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价格也存在一定波动。由于食品行业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高,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食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国家将大多数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中。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内部组织架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合理设置质量品质检测与控制部门,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搭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增加了新进入食品行业的难度。

  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大,而渠道控制力是赢得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渠道网络来获得更多接触消费者的机会,企业才有可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建设一个覆盖面广、市场渗透能力强的渠道需要长期的经营、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能力,新进入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以及一定时间的积累。此外,与一般的消费品行业不同,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零售、餐饮、食品工业等渠道与最终消费者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新进入者的渠道构建难度。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健康观念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仓储物流、质量控制以及产品追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食品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来保障实施。上述因素一并构成了食品行业的渠道壁垒。

  食品行业属于消费品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与绝大多数消费品行业类似,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是一个长期且高投入的过程。目前,市场上食品品类繁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已有品牌已经在消费者中积累了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对已有品牌的认同感,新进入者需大量投入成本和时间以宣传新品牌,实现产品差异化,才有望树立新的品牌形象。此外,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在食品安全、品质等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人力,对于产品服务的质量和价值有着较强的品牌背书效应,新进入者在品牌塑造上面临较大的资源和时间成本,对其市场竞争力形成制约,且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风险较高。因此,消费者对于产品品牌的认知度,构成了食品行业的品牌壁垒。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食品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资金门槛,一般中小企业如果不能使其产销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将较难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大型食品制造企业在产量达到较大的规模后,边际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经济规模得到明显的体现,抗风险能力提高。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进入食品行业并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营销和研发投入并可能会与行业内已有企业发生激烈竞争。

  随着国内食品行业的发展,国内外巨头纷纷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资金和人力,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在保证产品安全健康的同时,提升营养价值,并在风味上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在行业内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因此,食品行业对新进入者有着较高的技术与研发壁垒。

  食品行业涉及农产品国内、国外采购,产品生产加工运营,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配送,营销管理等方面。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公司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的管理团队在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全程把控,也需要管理团队拥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根据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调整的能力。从产品销售角度来看,公司的发展需要营销人员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同时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传播食品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企业需要长期积累在食品行业运营的经验并培养专业人才,这也对新进入者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挑战。

  食用油是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必需品,其中食用植物油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植物油加工行业对保证食用植物油供应,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油加工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依靠自主创新及研发,在油料加工能力、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制油过程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均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植物油产品的种类,油品质量不断提高。

  植物油品类方面,我国植物油的品种主要包括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其他小品种油主要有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胚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其中大豆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中占比最高,北方地区更是以消费大豆油为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生活水平及消费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健康、营养、品牌、品质更加重视,植物油细分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整个行业已经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

  食用植物油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种植、压榨、精炼、包装和渠道销售等环节。油料作物经过初榨产出原油和粕类(副产品);原油精炼后,即为精制油(食用油)。包装油按包装规格又可分为中包装和小包装。

  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由于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给产业带来加速扩张的机会, 国内设立了大量初级压榨企业。相反在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供应情况受自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供给的增长低于预期,从而导致了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产能过剩。虽然我国的初级压榨产能过剩,但我国的高端压榨产能不足。

  食用植物油是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必需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加,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2008年以来,我国的食用植物油的原材料依赖于国际市场的进口。从细分油种上看,四大主要油种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中,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其它三种油品中大豆油的依赖程度最高,而菜籽油的自给率最高。由于油菜籽的出油率高于大豆,未来我国解决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关键在于发展菜籽油类产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植物油消费需求以约每年5.51%的速度增长,而且这种消费需求增长趋势将一直延续。由我国自己种植的油料作物榨取的食用植物油不足1,100 万吨,国内市场供给的食用植物油原材料大部分要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食用植物油战略安全得不到保证,我国食用植物油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市场变动影响较大。2008 年以来,国家为保护和鼓励农民种植油料作物的积极性,对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国家储备了大量油脂、油料库存,对稳定和提高油料价格起到支撑作用。通过上述保护措施,我国油料产量虽然将有所增加,但由于目前缺口较大,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对外的高度依赖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无法改变。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总量和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原料供应的大部分份额均被 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等跨国粮商控制。在中国,三大食用植物油品牌(“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占中国食用植物油七成以上市场份额。进入包装油消费时代,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造就了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上的众多优秀的品牌,例如“金龙鱼”、 “胡姬花”、 “福临门”、 “鲁花”和“道道全”等。优势品牌之间的竞争是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目前国际品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急需优秀的食用油民族品牌满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我国植物油供应战略安全。未来,我国植物油行业品牌竞争仍然激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目前,我国的植物油供给包括自产植物油和进口植物油,而自产植物油又包括以自产和进口的油籽生产的植物油。如下图所示:

  我国的植物油供给量逐年上升,但是我国的植物油总供给量中直接进口量占比从2008年至今均高于19.00%。可见我国植物油市场的供给对进口植物油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

  我国植物油的生产量所使用的原材料中有部分是通过加工进口油籽压榨获得。我国的油籽总供给量逐年上升,2008年至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510%;我国油籽进口量也逐年上升, 2008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9.37%,高于我国油籽总供给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油籽总供给量中进口占比逐年增高,2016/2017 年度我国油籽进口占比高达 61.95%。综合来看,我国的植物油供给总量逐年增长,但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总消费量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致使中国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市场容量长期以来均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从整体上看我国植物油的总需求和食用植物油的总需求量呈刚性增长、稳步上升。

  植物油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必需品,具有较强的消费刚性,经济周期的变动对植物油需求的周期性影响不大。另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植物油消费总量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也体现了植物油行业不存在明显周期性的特点。

  由于油料作物种植的区域性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导致植物油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相较而言,北方地区盛产大豆,大豆油成为北方地区植物油消费的主要品种;而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油菜,菜籽油成为长江流域植物油消费的主要品种。

  植物油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季节性,主要是由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所决定。在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我国消费者往往将采购的小包装植物油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因而采购需求集中爆发,形成消费高峰。同时,在节假日期间,随着餐饮消费的增加,植物油的消费量也呈现出增涨态势。随着节假日的结束,节假日的影响因素逐渐消退,植物油的消费随即进入平稳期。因此,植物油消费通常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会呈现出季节性消费高峰。

  由于食用植物油行业整体利润率不高,尤其在原材料紧俏,成本上升时,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会面临较大的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随着国内外植物油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优势资源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而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产业整合取得生存空间。同时,许多细分油种的优质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在细分领域建立起稳定的市场地位,不断开拓新品类油种,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通过竞争带来的产业整合能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差异化竞争也有利于细分行业的不断拓展,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生活水平及消费意识也随之提高。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对植物油的消费也提出了更多样化的需求。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植物油市场中葵花籽油、茶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小品种油脂快速发展。

  欧盟、中国、加拿大、印度是全球菜籽油四大主产国(地区)。虽然目前我国的菜籽油尚依赖国际进口,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不断深化的趋势下,我国菜籽油行业的原材料相对充足。

  在中国,长江流域既是油菜籽的主产区,也是菜籽油的主要加工区,长江沿岸各省菜籽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以上。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的油脂加工企业较多,该地区的油菜籽基本被本地油厂消费。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油菜籽产量的有限,该区域油菜籽无法满足当地压榨企业的需求,为提高开工率,压榨企业需要在长江中游收购油菜籽。

  长江中游区域(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部分)为我国油菜籽生产最集中的区域,菜籽油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一半以上。该区域生产的油菜籽少部分被长江上游和下游加工企业采购,大部分在本地加工。

  长江下游区域(江苏、浙江、上海)油菜籽产量相对较少,但该地区的菜籽油加工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该区域油菜籽基本上被本地菜籽油加工企业收购,不足部分的油菜籽从国内其它地区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随着近年来包装油销售的持续增长,菜籽油的销售范围有扩大趋势,不断有以包装油为主要产品的大型压榨厂相继投产,在供给增加的推动下需求增长旺盛。

  目前我国具有四级菜籽油生产资质的企业共 400 多家,日压榨菜籽能力在 13 万吨左右,年加工菜籽能力超过4,000 万吨。由于油菜籽的储存期较短,大部分企业需要在油菜籽成熟后的 6 个月内完成加工,因此造成了油菜籽压榨企业通常在一年的时间中只有半年在运行生产的情况。

  目前我国的菜籽油加工企业中传统的中小型菜籽工厂产能比重依然较大。这些企业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竞争力较弱,油菜籽加工技术总体水平仍属初加工技术范畴,深加工水平还较落后。我国的油菜籽加工行业对油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不够,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产品加工、后续应用加工相互之间尚未能很好结合,尚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致使有些加工企业因原料缺乏而开工不足,有的产品生产出来因后续应用加工没发展起来而滞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根据 WTO协议,我国自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大豆油、 棕榈油、菜籽油3种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关税配额和进口国营贸易管理,实行9%的单一关税税率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该政策的实施降低了食用植物油进口企业的门槛,刺激了食用植物油进口的大幅增长。目前我国上述三种油品中棕榈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而菜籽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最低。菜籽油是我国食用油供给战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深,我国的菜籽油加工行业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油菜籽加工行业特点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工主体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第二、原料抢购现象普遍,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第三、行业内低端产品较多,利润相对较低。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等情况会愈加频繁,这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优化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油菜籽加工业向规模化、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我国菜籽油行业正处于急需变革的关键期,内生性的发展需求在增强。目前,外资已在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其中外资控股的“金龙鱼”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已连续多年在国内市场销量领先。但近年来我国的细分油种崛起了多家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例如山东鲁花的花生油、西王食品的玉米油和道道全的菜籽油等。

  我国是全球菜籽油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菜籽油的供给结构与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整体结构一致。

  2008年至2017年,我国菜籽油总供给量(不计国家储备油) 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总供给量从 504.5 万吨增加到666.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54%,高于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总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导致菜籽油在我国的食用植物油的供给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菜籽油供给量中进口量(年平均)占比12.05%,比食用油的进口年平均占比26.36%低 14.32%,说明我国菜籽油的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但是我国油菜籽供给中的进口占比一直较高。这说明我国的油菜籽供给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

  菜籽油进口量逐年下降而油菜籽进口量大幅上升,这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国内油菜籽压榨产能(尤其华南沿海地区)持续增加,在我国临储收购政策下,国产油菜籽和进口油菜籽之间长期保持的巨大价差,国产油菜籽处于竞价劣势,压榨企业倾向于选用进口油菜籽作为原材料进行压榨。另一方面 2012 年我国菜粕期货市场的建立对于我国的油菜籽进口结构影响深远。油菜籽经过压榨会同时产生菜籽原油和菜粕两个产品,菜粕主要用于饲料加工,保质期较短,生产之后需要尽快销售。菜粕期货市场建立之后,菜籽加工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工具规避菜粕销售风险,从而增加油菜籽进口。

  2008年以来,我国的菜籽油需求量稳步上升。我国菜籽油的消费量逐年上升,而长江流域既是菜籽油的主要消费区域同时又是中国经济增长最迅猛的地区。

  本行业的利润水平主要受到原材料采购价格、产品销售价格和产品销售量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原材料采购的方面来看,原材料主要是从国内和国外的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直接采购菜籽原油。菜籽油加工企业根据价格和质量不同决定采购的来源。由于菜籽原油的贸易频繁,本行业的菜籽原油的采购价格是参考国内期货市场价格执行的。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北美洲等地的油菜籽由于种植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油菜籽的产量和出油品质大幅上升,国内期货和国内外现货市场的菜籽原油采购价格一路走低。另外我国菜籽油临储量逐年增加,市场普遍预期国内的菜籽原油的供应会较为充足,市场采购的价格会逐步下降。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我国的菜籽原油供应较为充足,原材料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会维持较低水平。

  从价格方面来看,包装菜籽油价格的确定相对独立。但是由于菜籽油的市场份额相对偏小,容易受大豆油、棕榈油价格的影响。目前,菜籽油加工企业普遍跟随食用植物油的龙头企业的产品价格,在维持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品牌的价值越来越重要,拥有成熟品牌的企业在定价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另外,食用植物油行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与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是正相关的,但前者相对于后者是有滞后性的。在成本拉动型的降价期间,行业的利润空间会高于平均水平,但在成本推动的涨价期间,行业的利润空间会低于平均水平。

  公司采购品类主要分为大豆、水稻、小麦、油脂等农副产品和包材辅料及设备类两大类。为提高采购效率并兼顾灵活性,农副产品采购由公司各事业部统筹规划、各下属工厂按照事业部指导实施具体采购工作。各事业部根据每年的销售及生产计划制定总体采购方案,并将采购方案分解至各工厂。各工厂根据自身生产计划提前确定采购的品种、数量及到货时间等要求,经事业部同意后,向供应商下达具体采购指令,工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采购计划来满足生产与销售。对于采购需求集中的包材或金额较大的生产设备,为发挥集采成本优势,由供应链管理部或各产品事业部统一进行商业谈判;对于采购需求较小或区域调配物流成本较高的包材、辅料及小额备品备件等,则由各工厂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采购。公司坚持与品牌供应商合作,不断提升采购质量,良好的商业信誉使公司拥有一批稳定而质优的长期合作供应商。

  对于农副产品,公司主要采购方式包括:①向从事农副产品贸易且具备丰富经验、稳定货源的国内外专业贸易商采购农副产品;②与主产区的粮食收储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其采购粮食;③在国内粮食交易中心等公开市场参与粮食拍卖,通过进场交易进行粮食采购。此外,公司还与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向农业合作社直接采购粮食,以及向当地农户直接采购粮食。农副产品采购定价方式主要包括:①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现货商品价格为基准确定价格,例如国家关于粮食收储的指导价格等;②以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价格加上双方约定的基差及运费确定价格;③与贸易商、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协商确定价格。由于大豆、小麦、玉米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存在一定波动,公司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对于包装材料、辅料及设备类采购,公司主要通过询价比价、公开招标、商业谈判等方式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

  基于全国战略布局,公司建立了高效协同的生产网络,并通过大型综合企业群实现效率最大化和规模经济,在泰州、秦皇岛、上海、连云港、防城港等地建立了多个综合企业群。综合企业群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工厂集合于一个生产基地内,一间工厂的产成品是另一间工厂的原材料,从而降低整体的物流和库存成本。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兼顾灵活性,公司生产采用各事业部统筹,各工厂执行具体生产计划的运作模式。公司各事业部生产规划部门结合总体需求计划、产能情况、市场行情波动等情况制定总体生产规划。工厂根据事业部规划,结合区域内客户需求、自身产能、产品生产周期、各品类潜在销量波动等因素制定具体排产计划,实施日常管理。工厂制造部门根据排产计划组织生产,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生产模式以自产为主,少量产品存在由外协厂商代加工情况,以满足产品及时供应需求。公司高度重视生产管理,在事业部之间、工厂之间、事业部与工厂之间建立了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管理及生产能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及协调生产,满足客户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产品需求。

  公司针对不同的产品及销售渠道设立了不同的事业部进行专业化管理,其中厨房食品下分设消费品、餐饮、食品工业、烘焙、电商五大渠道事业部,负责各渠道的建设及营销管理。电商渠道事业部是公司顺应互联网时代网络消费人群规模不断壮大的发展趋势在报告期内新成立的专业渠道事业部,旨在利用集团供应链优势,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融合,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专业平台布局新赛道,实现创新业务和现有业务的新突破,引领未来餐桌食品发展新趋势。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经销和直销。经销模式指公司与经销商签署相关协议,由经销商在约定的期限和地域内销售指定商品;直销模式指除经销模式外,公司直接和客户签署购销合同,将商品销售给客户。

  在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商店、零售店、食杂店等传统渠道,以及福利团购、联合促销、加油站、药店等特殊渠道,公司采用以经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模式;在全国性以及大型区域零售连锁企业等为主的现代渠道,采用直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模式。公司重视电商渠道的开发,与京东、天猫超市等电商平台进行了合作;公司在积极开拓发达城市的同时,重视县级城市、农村、乡镇市场,积极推动渠道下沉,并与阿里巴巴“零售通”、京东“新通路” 等社区零售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提高终端客户的覆盖能力。

  针对区域性酒店、中小餐饮、烘焙店、快餐连锁等中小客户,公司采用以经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模式;针对连锁酒店、连锁餐饮、大型企业食堂、贸易商等大型客户,公司采用以直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模式。公司积极探索餐饮新零售模式,与美菜、快驴进货等生鲜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此外,公司借助优质产品和经销商网络,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餐饮供应链平台。食品工业渠道:针对国内食品工业客户分布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的特点,公司食品工业渠道采取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公司通过直销模式服务大型食品工业客户,并通过经销模式服务区域性的食品工业客户。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向企业客户和贸易商销售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此外,公司油脂科技产品中的日化用品主要通过厨房食品下属零售渠道以及餐饮渠道进行销售。

  公司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科技创新, 创建了领先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 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基于优质原料,公司加工生产优质品牌大米,从而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同时,将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稻壳用来发电,并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副产品米糠被用来榨取高营养价值的米糠油,米糠、米糠粕可进一步深加工为多种食品、保健品的原辅料。

  公司生产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和市场销售预测信息,并结合往年同期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适当调整。

  公司油脂油料加工业务主要采购大豆、芝麻等油料原料以及各品类的植物油原油等,食品制造业务主要采购马铃薯全粉、面粉、淀粉、植物油等。为降低采购成本, 保证采购质量,公司原材料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进行。为规避大豆、豆粕和豆油的价格波动风险,对大豆等原材料的采购主要采用套期保值的模式进行。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食用油及其制品、烘焙、薯类及膨化食品等。销售模式主要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并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

  公司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原材料采购、 生产和产品销售体系,根据自身情况、市场规则和运作机制,独立进行经营活动。

  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可以分为原料油采购和油菜籽采购两个部分。其中原料油采购主要包括菜籽原油、四级菜籽油、一级菜籽油、一级成品大豆油和一级成品玉米油;油菜籽主要是供给重庆子公司风味系列菜籽油初榨生产线 原料油的采购模式

  公司设立的生产指挥中心根据生产经营需求专门负责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主要流程是:生产指挥中心提交采购要求,采购中心到市场询价、还价,确定价格后报送总经理审批,审批通过确定价格后由采购中心签订合同。合同的执行主要由采购中心完成。首先采购中心根据合同约定申报资金,经财务中心审核、总经理审批付款后即可安排运输公司提货。到货后,采购中心根据合同约定指标送检。质检部按送检指标对货物进行检测,若货物检测合格,采购中心办理入库及结算(若不合格,退货/折价处理)。

  公司原料油采购来自两个渠道:国内市场采购:采购中心接到采购计划后,询得 3 家以上国内供应商的价格,再综合考虑物流成本、物流时间、供货时间等因素, 从而进行还价,最终报送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再实施采购、签订合同;国际市场进口:对比国内市场价格,如果日常询盘低于国内市场报价,采购中心将进行还盘,报送总经理审批后定盘,才可实施进口,通常签订远期采购合同(开立信用证)。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菜籽原油部分从国外进口,菜籽原油的采购、运输、加工及销售周期长,价格波动较大,需要采用衍生品交易以规避菜籽原油价格波动风险。公司期货交易计划是根据市场及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目的在于规避价格波动对经营效益的不利影响。公司严格按照期货套期保值制度的规定来安排计划、审批、指令下达、操作等环节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公司期货交易品种在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市场透明度大,成交活跃,成交价格和当日结算单价能充分反映期货的公允价值。公司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是远期商品合约)来对部分预期交易的价格风险进行套期。公司的政策是对冲预期交易价格风险(菜籽原油价格变动风险),全年当判断有上涨风险时在期货市场上执行成本提前锁定的买入套保,并指定为现金流量套期。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