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皇马-注册登录中心【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12 01:31    文字:【】【】【
摘要:皇马-注册登录中心【首页】 文化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三个核心要素,文化元素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基础和开发始点,创意概念是文化创意产品对文化元素的改造与利用策略,

  皇马-注册登录中心【首页】“文化”“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三个核心要素,文化元素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基础和开发始点,创意概念是文化创意产品对文化元素的改造与利用策略,形式设计是文化创意产品对文化要素的戏剧化表达。依此来看,文化要素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以品牌传播为目的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其所依赖的文化元素即是该品牌所蕴含的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行为的模式,是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结果有关的,牵涉到语言、习俗、信仰、艺术、思想以及行为的过程。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林荣泰在产品设计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化对象的空间架构,他把文化分类为三个层次:Physicalormaterialculture(物理或者材料文化),包括食物,服装,交通等等;Socialorbehavioralculture(社会或行为的文化),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组织;以及Spiritualoridealculture(精神或理想的文化),包括艺术和信仰。基于这种层次分类模式,我们将品牌形象与品牌文化中所蕴含的设计因素提炼为如下三个层面:外在层面的品牌的标识、色彩、形态,品牌下产品的包装、造型、结构部件等;中间层面的品牌下产品的使用功能、操作方法、结构原理、组合关系等;内在层面的品牌的独特故事、精神气质、丰富情感、文化特质等。

  以笔者主持的“周村烧饼”品牌文化创意产品项目为例,品牌文化的三个层面映射出文化创意产品的三个层级要素。在品牌文化的有形物质层面,提炼出“周村烧饼”品牌标准字体、品牌吉祥物形态、烧饼本身凹凸肌理、烧饼表面芝麻散布形态等视觉要素;在品牌文化的中间层面,提炼出烧饼“薄酥香脆”的口感特征、烧饼独特制作流程和方法、烧饼的不同吃法等要素;在品牌文化的内在层面,提炼出烧饼在婚庆民俗中的仪式价值、在节日活动中的团圆吉祥寓意、烧饼所传达的天然健康饮食观念等。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林荣泰认为设计文化产品包括四个步骤:Investigation(Settingascenari-o),Interaction(Tellingastory),Development(Writ-ingascript),Implementation(designingaprod-uct),即:调查(创立情景),互动(讲述故事),发展(撰写脚本),实现(设计产品)。[1]以品牌传播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创意产品因其强烈而直接的目的性、以及特殊的双对象性而使设计步骤与程序有所不同。“强烈而直接的目的性”指此类文化创意产品传播企业或组织品牌形象的功能设定,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创意产品,后者注重产品使用功能,前者则注重产品形象传播功能;“特殊的双对象性”指此类文化创意产品要面对和考虑“受众”和“用户”两类对象的不同情况,前者是品牌传播活动和内容的接受者角色,后者是承担这一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使用者角色。

  因此,在林荣泰教授的四步骤基础上,我们提出五阶段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即:调研/文化甄选,归纳/主题提炼,对话/故事构建,延伸/概念创意,实施/产品设计。(1)调研/文化甄选。这是在品牌文化的众多层面中寻找适应的产品创意元素的步骤,品牌文化元素的获取与甄选应基于品牌传播的环境与对象,并考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现的可能性与便利性。(2)归纳/主题提炼。结合品牌形象,将所甄选出的可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品牌文化要素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出产品主题及系列子主题,建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思路网络和产品线,指导和限定具体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3)对话/故事构建。引入对以品牌传播为目的的文化创意产品接受对象的生活情景探查与洞悉,针对接受者与使用者的不同境态,描述和构建文化创意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功能、作用、角色和活动状态。(4)延伸/概念创意。在生活洞察的基础上,创意产品概念,并进行以文字或图形为载体的创意发散。针对上一阶段所构建的故事,以具体的产品个体创意的方式展开满足故事成立的情景条件与环境的创设。(5)实施/产品设计。品牌文化要素同产品设计的具体化对应与融合阶段。设计师基于品牌文化要素完成产品的最终设计,并按照主题设定,完整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线,形成产品群落,实现多角度品牌文化传播。

  以笔者所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动会特许文化产品开发为例。农运会是中国五大运动赛事之一,是重要的运动赛事品牌,其特许文化产品开发既是重要的商业经营行为,又肩负着品牌形象传播的重任。同企业品牌不同,运动赛事品牌传播涉及到赛事品牌与举办城市品牌两方面的内容。第七届全国农动会在河南南阳举行,因此在品牌形象传播上,不仅要展现农运会的品牌个性,也要吸纳南阳城市品牌文化的元素。在文化甄选阶段,我们选取了来自品牌文化外在层面的24节气、五谷形态、汉画像石、鸟书、剪纸等,来自中间层面的南阳民俗、特色方言、运动项目等,以及来自内在层面的农业吉祥文化、南阳圣贤智慧等。尤其是将“鸟书”文化要素的甄选作为重点。“鸟书”图形来自南阳城区发掘的春秋墓青铜戈上的铭文,属于篆书的一种。我们在原始形态基础上,将其笔画由传说中的凤凰形态代替,创造出圆润丰富,运动感强,既具有传统意蕴,又有强烈现代美感的鸟书辅助图形,并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外形与包装设计上的。提炼阶段,我们整理以上文化要素,结合农运会参与者的特殊性与南阳农业大市的特色,借鉴《诗经国风》概念,提炼出“南阳风”的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并随之建立“田园之风”“宛都之风”“圣贤之风”和“激情之风”四条产品线。其中,“田园之风”重在展现南阳悠久的农耕生态文化和农业生产智慧,“宛都之风”重在展现农运会举办地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圣贤之风”重在表现南阳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劳动人民智慧,“激情之风”以南阳农运会各特色项目为表现题材,展现特色农运项目带给参与者与观赏者的快乐与欢笑。在故事构建阶段,我们侧重解决文化创意产品的类型及用途,力求将繁多的品牌文化要素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类别与使用情境中来。我们构建和探讨了家庭使用、办公使用、旅行使用及赠送使用等不同场合情景,并就各场合的详细目的、功用进行全面探讨。在概念创意阶段,我们筛选并确定具体的产品创意概念,并就产品所处的具体的场合情景进行最终确认,对产品所实现的功用价值进行详细界定,同时以草图形式予以呈现。

  在此阶段,我们发展出五谷徽章、运动项目徽章的产品类型和创意概念,并绘制了概念草图。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们回溯之前的文化要素及故事情景,展开对具体产品的形态、肌理、结构等方面的全面设计,尤其注重了徽章形态与材质的处理,突出了异形形态的设计,并在徽章使用上创造组合形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活的介入方式。本阶段我们同时及时评估形式与功用的链接关系,以及形式功用与文化要素的反映结果,最终完成产品原型,并从原型角度对品牌文化要素传达效能进行评估和修正。

  巴特勒公司1992年开始进入中国,1995年巴特勒开始在中国上海投资建厂,到2011年,已经发展成在中国拥有三家公司、三个加厂,年销售额达到23亿元的跨国企业,成为中国预制轻钢结构领域的龙头老大。2005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公司对巴特勒中国的市场情况作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巴特勒在中国的预制轻钢结构市场中,占据高端市场57%的份额——垄断企业都难企及的市场份额(注:贝恩评语)。巴特勒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累计完成了2600多个项目。例如,巴特勒完成48个海尔项目、36个东方家园项目,30多个美克项目,其他如金德项目、泰达标准厂房项目等七、八个重复项目的比比皆是。

  巴特勒有限公司成立于1901年,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可谓是“百年老店”。但在中国却与美国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在美国,巴特勒公司基本上只开发产品,市场推广全靠承包商——BUILDER来进行。在中国,采用的却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该说,正是中国团队的创新,使得巴特勒在中国再创辉煌,成为追求品质、效率及完善服务的高端市场客户的首选。通过研究发现,巴特勒在中国高端客户群的成功,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巴特勒公司主要从事预制轻钢结构的设计与加工,轻钢结构建筑基本分为三部分:主次结构部分、屋面系统、墙面系统。巴特勒的拳头产品就是它的MR24屋面系统,该系统有以下特点:独特的360度匹兹堡双锁卷边过程产生最为密封的直立式扣合缝,确保无与伦比的气候温密性;独特的屋面夹使整个屋面系统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移动;屋面系统配套的采光板、屋面开口CURB可以与屋面形成整体滑动,保证密封性不受热胀冷缩影响;屋面系统被美国UL实验室评估为风升力最高等级(90级),并由美国最具权威的钢结构建筑安全认证机构FM测试认证为1级屋面板,抗风暴级别为1—60、1—90、1—120。同时,巴特勒产品也注重细节,屋面山墙、檐口、落水管、门窗口饰边都细部都有专门设计的构件,使建筑物既满足功能需要,也满足美观需要。巴特勒的产品主要围绕其MR24屋面系统和细致的细节处理走向市场。

  普通钢结构公司,一般按照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走按图施工的传统模式。巴特勒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不是简单的建筑材料或建筑构件,而是一个建筑系统或建筑的屋面系统,这个系统的全部构件都是在工厂预先加工好的,只需在现场按顺序组装好即可。这个系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和普通钢结构公司的产品有很大差别。例如屋面坡度:因为国内采用的屋面板板型为扣合式,为达到防水目的,屋面坡度不小于5%,对于大型厂房来说,半坡屋面长度超过70米很平常,按照这个坡度,屋檐女儿墙的高度要达到3.5米高以上,整个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的相应提高不少。对于爱好女儿墙的用户来说,增加因抵抗堆雪、防风而加强的钢结构造价不说,室内能耗也增加很多。巴特勒MR24屋面系统因其密封性能好可以将屋面坡度降到2%,相同的屋面坡度,女儿墙高只有1.4米,降低2米多,节省的结构材料和室内能耗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方面充分体现出巴特勒建筑系统的优势。那些按图施工、走设计——招标——施工程序的项目,巴特勒几乎没有能够中标的,一方面是因为产品系统不同做不到按图施工,另一方面,按自己的系统报价又会因价格太高而无法中标。只有走设计、加工一体化的路子,才能体现巴特勒的优势。设计、加工一体化,使巴特勒能够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介入,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推荐自己的建筑系统,将自己的系统优点和业主的需求结合起来,作到优化设计,既满足业主功能要求,又有效降低造价,给业主充分选择的机会。同时,设计加工一体化,可以减少设计和加工公司之间的矛盾,设计、加工问题由一家承担,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业主的协调工作。

  现代企业的竞争,效率是非常关键的,能将一个产品投入市场,在建厂环节节约时间能给竞争带来显著优势,一个2万平方米左右的普通单层厂房,巴特勒公司三、四个月内可以做到从设计到安装完成,这比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的方式至少提前两个月,充分体现出设计、加工一体化的优势,也是吸引高端客户的重要方面。

  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不同,公司注重项目的管理,更注重项目群的管理。在项目之中,经营目标被诠释为确定的时限、成本和业绩(质量)目标。在项目群中,通过广泛的利害关系分析而获得的经营需求和期望被诠释为更加灵活的利益目标。如果说项目的目标在于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目标,那么项目群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最佳使用以获得最大利益。项目强调的是效率,项目群注重的是效果,以效益管理的原理为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范畴,如英国的创意产业(划分为13个细分行业)、美国的版权产业或娱乐产业(划分为六大细分行业)、日本的感性产业(划分为三大类19个细分行业)、新加坡的创意产业(划分为三大类13个细分行业)等。

  然而不论如何分类,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现有社会经济结构来看,文化产业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核心。究其原因可发现,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兴盛不外乎科技与文化两大要素起作用,当科技驱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相应的文化来匹配从而优化社会结构、弱化社会矛盾、支撑社会进一步发展。

  消费结构: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将转向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隐含的需求是满足人精神生活的文化产品的供给要加快自己的节奏。

  投资结构: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流动性的过剩导致投资重心逐渐由股市、楼市转向文化市场,文化成为新的投资热土。

  输出结构:仅仅依靠低端物质输出已难以避免“不亡国但亡种”的危险,因此,由低端物质输出到文化与价值观输出,通过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价值观反侵略,成为国家与民族战略。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要求有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作品与各个亚文化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共鸣,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重新分配造成的社会结构分化和矛盾加剧也需要文化手段来抚平,转移与弱化二元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将成为一段时期内政府的重要课题。

  因此,中国社会的结构性改善必须从文化产业着手。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下,文化已不再只是具有唱唱跳跳、热热闹闹的单一娱乐功能,而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的文化产业形成一种开放的发展格局,不再只是文化人的“产业”,不再只是文化部门的“独角戏”:科技的加入提高了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金融的参与为文化产业破解融资难瓶颈;旅游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制造业与文化相得益彰,提升中国制造的文化附加值等等。

  而金融领域对文化产业的扶持目前也涵盖了信贷、保险、债券、金融中介服务等各类金融工具,覆盖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门类。例如国开行支持西安大明宫项目建设、工行为华侨城创新金融产品、中行解决浙江红木业质押难题、民生银行组建文化事业部、人保财险破冰网游市场、五矿信托发行影视信托、远东租赁通过应收账款质押介入广告行业、多省设立文化产业担保公司等,既有文化金融产品的创新,也有文化金融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各种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中,最直接地表现在各种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包括VC、PE、产业基金等在内的各路私募资本和众多上市公司都对文化产业投资表现出浓厚兴趣。

  2007-2013年,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数量已超过120只,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平均单只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私募股权基金较为活跃的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地区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量最多,占据了半壁江山。此外还有许多专注于文化产业中某些细分领域的专项投资基金,一个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很多基金是借着政策驱动,在迅速卡位,有名无实,打着文化产业基金的名头,但未必做文化产业里的项目,与文化产业的关联不高。

  单只基金规模庞大,但产业发展阶段初级、细分行业规模小、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少、可投项目少,投资标的的丰富性和结构都很薄弱,基金处于项目饥渴期。

  文化产业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均以项目或者自然人形式承载,单纯投资于公司股权无法实现文化产业价值锁定最大化,而多数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团队与决策核心以资本圈人士为主,缺少对非股权类文化产业项目的判断力,缺少与文化艺术圈资源对话的能力,更缺少对众多文化创意细分领域的经验积累与风险承受能力。

  文化产业是创意密集型产业,文化企业多数为轻资产公司,文化项目为非标准化产品,高度依赖个别文化人,文化型人才感性化的特点造成企业与项目运作不规范与商业化,按照传统股权基金的投资标准选项,多数企业和项目难以满足基金要求。

  文化产业许多细分领域仍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状态,许多有价值的企业与项目为国资所有,民营资本很难介入此类项目,而仅由国资进入又无法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资本使用效率,难以发生质变;不少国有资本参与成立的文化产业基金受体制约束决策僵化,缺乏市场化运作空间与理念,投资方向科学性与开拓性严重受制。

  多数文化产业基金严格按照传统股权投资模式运作,缺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仅依靠上市或者股权转让退出,退出渠道和手段单一。

  基于以上判断,对产业投资机会的甄别及产业大势的判断决定了投资机构的投资定位、运营模式和发展出路,究竟何种模式代表各文化细分领域的未来才是真正考验基金管理团队功底之处,且不同的投资策略与专注方向也反向决定了投资团队的风格与专业方向。

  具体到未来十年文化产业各细分板块来看,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简要分析如下。

  整体规模小,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大,商业模式创新空间巨广,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较高、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行业,是政治、艺术、商业与技术的交叉路口,值得进入。可重点关注具备内容创新能力、具备大量稳定作品来源、具备发行渠道资源能力的企业。可重点关注有商业敏感性与信誉的年轻个人。

  整体规模小,高增长,有效供给不足。内容创作与商业化运营能力较好的团队值得关注。版权与资产盘活空间较大。关注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演出公司,比如儿童剧。

  行业发展进入衰退期,基于互联网的音乐服务前景仍不明朗、版权保护薄弱,不建议做战略投入。现场与艺人的价值未来仍值得关注。

  行业进入拐点,外包为主的模式正在改变,原创动漫与衍生产品相结合的模式已被证明可以获得高水平盈利。动漫电影已具备普遍的盈利可能性,优秀编剧严重供给不足。重点关注,值得进入。

  高成长、大空间,看不到天花板,手游的热度已被市场所普遍关注,但基于游戏的相关服务产业及大数据公司值得高度关注,海外游戏研发模式及商业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与引进大有可为。

  传统媒体广告成熟度较高且已开始走下坡路,行业规模大,广告行业的重组存在套利机会。基于精准数据营销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和传统细分行业的专业广告公司值得关注。

  行业规模较小,商业附加值较高,产业带动力强,个人品牌大于企业品牌。各个行业的优秀设计公司、设计团队值得关注(服装、玩具、家居、瓷器、纺织品、工业品设计),选择中国出口规模庞大的消费品行业切入。

  被严重忽略的细分领域。商业化程度较低,随着文化复兴的进程,未来会有较大增长空间。重点关注以贵重、稀缺材质和以稀有手工艺制作的艺术价值较高的工艺品,尤其关注工艺品的电商化和奢侈品化。

  艺术品本质上既是金融流通工具与投资工具,也是社交工具,金融属性较强,行业过热,单纯以投资角度介入风险较高。关注新生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关注细分艺术品及文物领域。

  核心资源掌握在国资企业手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制,但以内容传播为核心的媒介资产退出渠道不明朗,民营资本介入须谨慎。优秀电子出版机构与相关平台服务商值得关注。

  高速发展阶段,未来空间无限。重点关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新娱乐服务形式,重点关注3D、4D、4K等新兴交互技术为核心带动下的创新企业或项目。重点关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换过程中功能与商业模式的变形。

  新一代领导人的个人偏好将推动体育市场化程度上一个台阶。关注基于体育赛事与电视节目结合良好的运动,关注教育与体育的的结合,关注国际顶级赛事的中国化。

  对传统娱乐场所做精细化的管理。娱乐业从业人员的经纪业务及相关公司(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艺术家、知名教授等)。

  产业竞争过度,加之经济环境与政府支出大幅缩减,近些年产业增速持续下降,即将步入衰退期。但各细分行业的国际顶级品牌展会的本土化依然有相当的热度,可关注与消费、时尚、科技有关的专业展会本土化。

  产业升级不断,观光游的服务已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各大景区迫切需要开发度假游和体验游的产品。移动互联及个性化体验旅游的商业模式值得关注,专业化高品质的旅游周边服务提供商值得关注。

  其他还有若干文化产业内或周边的领域,总的来说除了各细分领域内部的投资机会之外,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同一个文化要素在文化产业不同板块间的跨界范围经济效应,想象空间无限。

  综上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必须也势必成为中国未来十年腾飞的引擎。这是个最好的时代,选择这个时点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资者与机构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前行的重要力量,而在文化产业各板块中识别出有价值的细分行业,更能为投资者带来超出其他行业的可观回报。

  我国企业生产经理指数下降,说明制造业正处于增长缓慢时期,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这里有个办法,就是发展军事工业,提振经济社会展,如何发展军事工业呢?我们可以采用将旧有军事设备报废(即将旧有设备熔化为钢铁),同时推出新的军事设备。这项事业,看起来是种浪费,其实里边孕含着一个很需要理论(保持消费可持续增长,消耗军事工业产能),可持续地增加国家军事消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军事工业新陈代谢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国军工及上下游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一件利国又利民的好事情。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众多,而建筑业的好坏与房地产业景气与否密切相关,如果大部分房产空置,不仅影响到房地产企业,也影响到建筑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目前情况是房地产空置现象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无法到位,因此房产业的最大债主建筑行业资金短缺,有的甚至开不了工资,这种现象的存在,如果时间长点,损失得不仅是房地产业,更关系到建筑业及其下游产业。地方政府有必要回购部分房地产,作为注入流动性的一种手段,以缓解建筑行业资金短缺的局面,回购的房地产可作为商品房待售或者作为保障性住房。由于过度投资,我国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在产能过剩时期,企业由于无力支付关闭产能所需资金,而一味苦苦支撑,这种情况拖延下去对企业及国民经济都不利,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回购并关闭部分产能,以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及产能过剩的新形势。

  制造业过剩,我们除了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还可以将高新科技项目做为我们的选择,根据代替性原则高科技对普通产品具有替代性,替代本来是一件进步产品代替落后产品的过程,但是我们注意到,高科技企业往往是就业容量低而产品生产量大,动则上亿乃至几十亿,我们必须考虑高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挤占市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分类调查高科技园区生产的所有产品,有选择地回购一部分高新科技产能(一方面可以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能缓解产能过剩的形式),让我们的工业品市场不因高新科技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缓解当前的通货紧缩的局面,使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发展科技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过分发展,带来的是新陈代谢不正常,新旧产品更新换代过快,使得一些旧有的产品根本不到淘汰时间,不得不尽早退出市场,后果就是原有的产品挣不到正常情况下应得的利润,或者本钱也拿不回来,过度竞争不仅不利于新旧产品正常更替,更打破了原有产品盈利的空间,不利于可持续地发展。呼吁政府不要简单追求高新科技发展,更要重视生产进步和消费的可持续性,让旧有产品完成其产业周期,有选择地上马一些项目,另一些项目做为技术贮备。

  对于产能过剩,我们先从宏观上给出一解释,所谓产能过剩,是由于企业建立过多,而需求能力达不到供给方的正常产能,或远低于正常产能,出现了相对产能过剩。对产能过剩,我们做如下解释,假如一国的GDP一定的情况下,那么供需平衡点是一定的,如果参与生产的企业过多,那么这个平衡点就可以看作是,限定上价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而得到的新平衡点,我们把正常供需平衡时的产量设为Q1,单价设为P1,而没有限定上价时的供给量设为Q2,新平衡时的单价为P2,那么由于企业过多,需求一定,因此,企业损失利益为(Q1*P1-Q2*P1)+Q2*(P2-P1),表现为企业整体利润下滑,当有部分企业损失利益小于其收益时,企业便出现了亏损。

  对于产业产能过剩,我们认为处于该产业的企业营业收入逐步萎缩,产能不能实现正常水平时的产量,那么这个产业产能出现过剩现象。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判定行业严重过剩给出了六项指标:一是产品库存持续急剧上升,销售呈现停滞状态;二是产销率大幅下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三是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四是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企业被迫举债经营;五是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或破产;六是进口严重受阻,出口不计成本,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他认为,如果以上六项指标在相对较长时间同时存在,就说明产品已经出现严重过剩。与前一种判断所不同的是,戚向东所指的是严重过剩时的状况,因此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区分产能过剩的新方法,之前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种计算企业利润为0时,最低营业收入,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个月营业收入为Q1,成本由材料费(表示为A)、管理费(表示为B)、税金(表示为C)、工人工资(表示为D)、折旧费(表示为E),利润为P,我们知道营业收入和材料费是成正比关系,因此A=KQ1,可以得出Q1-P=KQ1+(B+C+D+E),得出Q1(1-K)=P+(B+C+D+E),K=1-(P+B+C+D+E)/Q1。设利润为0时企业营业收入为Q,那么Q=KQ+(B+C+D),将K=1-(P+B+C+D+E)/Q1代入,可以得出

  所有企业的最低收入,即为我们求出的Q之和,我们把Q之和称为企业最低产量。然后,我们把企业正常情况下的产值加以统计,可以计算出所有企业正常情况下营业收入,求出营业收入之和的平均值,我们称之为正常产量。这样我们就有两条直线,一个是最低营业收入,一个是正常营业收入,而另一条曲线,由每个月企业的营业收入组成,我们把它称为现有产能,当现有产能靠近正常产量时,我们说产能适中,当现有产能连续走低向最低产量靠近时,我们说产能发生过剩。

  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建立存货表,横轴为存货量,纵轴为月份,一条直线为存货平均值,另一条曲线为现有存货,当企业存货连续高于平均值,并远离平均值,也能说明产能过剩。

  那么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产能过剩多少?以企业达到平均产能或者接均产能时,我们说产能趋于平衡,另外我们再引入一个平均利润图表,当由于我们关闭产能,而使利润向平均利润靠近时,我们说产能趋于正常。

  解决了产能过剩及关闭过剩产能的量的问题以后,我们就要解决如何关闭过剩产能的问题,对于达到过剩界定的产业,我们采取政府回购生产能力,即将要关闭的企业,按优惠价收购,并妥善向职工发放合理的安置费,这样不仅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安抚问题,在经济或社会效益方面都有好处。

  新经济结构学认为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起提供信息,对关联投资提供协调,为先趋企业补偿信息外部性,以及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四个方面,并且在软硬会件设施设置过程中起领导作用。这里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政府不仅作以上工作,更应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比如政府制订新兴产业振兴政策,政府不仅要作以上工作,更表现为政府对有关新兴产业采取的一揽子政策,比如:政府加大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加大相关产业的基础科研,政府主导建设区域高科技经济园区,并配套与相应的基础设施,还有政府制订对相关企业采取的公共租金补偿,还有政府对相关企业采取的税收等方面减免政策、奖励政策,以及向有关企业进行融资方面提供的便利。基于此政府在产业振兴方面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单单的领导作用。那么以政府主导建立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那么就是注意发展过度,即避免一哄而上,要逐步建立起区域高科技园区,注意高科技发展有商品替代效应,制造业过剩就表现为新兴产业增长过快,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由于过度发展而带来负面效应。那么如何知道制造业是否过剩呢,表现在企业整体利润开始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整体企业利润走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握那些产业产能过剩,对过剩产能采取积极淘汰的政策。再次,我们要注意观察哪些企业走向亏损并判断该产业是否属于过剩产业,如属于过剩产业,当企业走向经营负增长时,我们就有必要将此类产能淘汰。我们要对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了解经济结构,即那些产业产能情况(是否属于出口依赖型),这里我们视出口依赖型产能也为过剩产能,产业产能在国内是否饱和,饱和具体表现是处于该产业的企业利润普遍下降,如果有一产业产能饱和,那么我们在审批新增投资项目上(制造业)就要考虑,新上项目是否对国内其它产能存在替代效应,如果新上项目存在对其它产能的替代效应,我们审慎决择是否上马该项目。我们虽然不注重不有意制造外汇收入,但外汇收入过多,说明国内产能有过剩的疑问,我们要具体分析外汇收入增长的产品出口结构,主动淘汰一些对外依赖性高,数目大的出口产品企业。产业结构决定了发展是否可持续,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基础设施,建筑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可以持续发展就是工程量必须满足在可供企业维持或者不减少作业量,具体可维持多长时间,如若不可持续,即工程量不够企业作业量,那么我们必须采取主动性的减少该产业的企业数量,以使工程量与企业工作量平衡。另外,我们不主张搞大型特大型企业,因为产能过高的企业不利于就业及减少过剩产能,我们更偏向建立一些小微型企业。其次,我们要实行按行业产业进行分类统计,建立经济结构模型,我们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价的分析,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经济结构组成细化到企业乃至就业人数、产品库存量、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工资总额、应发而未发工资总额),找出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我们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我们要了解产业结构,必须对产业进行分类统计,分类可按我国标准产业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分析方法为,计算出企业利润为0时的主营业务营业额,计算出企业峰值时最高营业额,我们建立一个用横轴表示时间,用从轴表示营业额,这样企业利润为0时,企业营业额与峰值时企业营业额为两条直线,而我们把企业营业额作为一条随时间变动的一条曲线,判断标准为当企业营业额沿横轴连续靠近利润为0时的营业额直线,并且库存量连续增加,企业利润连续下降时,我们可以断定该产业产能过剩。我们对产业建立分类统计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准确判定该产业产能是否过剩,而且建立起产业经济基础数据,为了解产业结构建立起微观基础,实行按行业产业进行分类统计,我们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价的分析,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经济结构组成细化到企业乃至就业人数、产品库存量、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工资总额、应发而未发工资总额),找出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我们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我们有必要对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期性产业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较大或者份额大的产业,特别予以关注,并长期跟踪调研,使得产业在合理的结构中运行。对于各产业中营业额下降的前500名进行产能过剩及营业额下降原因进行分析调研,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不同对策,根据各种原因我们可以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所谓了解产业结构也即了解产业运行中的问题,所有问题罗列出来了,产业结构也就明晰了,产业问题解决了,宏观经济运行也就正常了,这里有一个重要论断,产业结构中所有问题即为产业结构的研究对象,了解产业结构就是要找出产业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产业结构可以用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来描述。对于产业,我们进行了产能过剩的研究,以下是对产品物价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是要对产品出厂价进行分类统计,其次,要对企业使用原材料进行价格统计,以期尽早发现产品价格出现波动,并分析其波动原因,我们仍然对各产业价格波动较大的前500名企业进行原因调查分析。这样我们不仅将产业结构表述出来,而且也将物价表述出来,从而实现了了解宏观经济的目的。

  [1]张宏霞.地方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协整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02).

  [2]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J].上海经济研究,2007,(02).

  [3]李楠楠.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研究.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00):118-1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方向)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所涉及专业知识很多,信息量大,经验值图表多,学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国家骨干校建设,同时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专业群正在进行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专业群获得了中央财政资助。学校的办法理念为“践行校企双主体,培养社会真欢迎一线高端人才”,学校建成了大批校内外教学企业,与本课程密切相关有“广科院金辉数控及模具教学企业”,教学企业集生产运营、实训实战于一体,是用于产品生产的企业,也是用于学生教学的基地。企业每天都在进行模具的设计、制造、维修、装配,本课程选取典型的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实训内容;以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为教学活动主线;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训教学,同时对学生设计过程进行审核。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接,学生学习与员工培训相接,用真实产品、真实生产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学校学习与企业生产没有距离。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依照教育家陶行知的“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谓升课。从易至难,从简入繁。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使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的理念,每一课都有一个明确任务。比如在第一阶段,先学习较简单的单分型面注射模,依照“产品外形分析塑料选择模具结构初定注射机选择模具结构调整型腔设计模架选择”等顺序组织教学,这也是企业进行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工作流程。每一部分学完后,学生进行相应练习,对自己所选取的产品完成设计,一步一步走下来,学生学完每一阶段后,能完成本阶段的模具设计,学生有成就感,增加学习积极性。设计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则或自行探索,或向教师、企业工程师寻求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职业能力,同时锻炼自学能力。

  教材是课程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进行课程改革必然涉及到教材改革。我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与广科院金辉数控及模具教学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教材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以企业加工典型产品为例,由易到难,按照企业来单后的加工顺序:塑料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安装调试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岗位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注意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嵌入模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教材内容的确定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决定,既考虑知识的系统性,也考虑职业教育一直提倡的“够用为度”,使学生既有大量时间进行设计实践,也为将来提升奠定知识基础。

  学校提供的教学企业给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校在 “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通过校企“互聘共培”,建设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学校聘请来自一线的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同时企业聘请专业老师参加项目研发,在企业做兼职工程师。有了这样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能将教学组织得更好。具体由校老师主讲课程理论知识,每两个专题请企业兼职工程师做一次讲座,主要是以工程师企业多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经验,来提示学生这部分的重点是什么,在工作中应怎样用,通常会出现哪些实际问题,企业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处理过程。因课程与将来学生从事的工作有密切关系,由企业工程师现身说法,能获得学生心理认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实训的部分同样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模具拆装和模具装配图绘制,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单分型面注射模了解模具结构,进而了解双分型面,了解侧向分型与抽芯等复杂模具结构,会根据模具实物画装配图,脱离模具实物能看懂装配图;企业工程师以公司正在生产的产品为项目,向学生传授企业从接到订单到模具成品的全过程,使学生能根据产品进行模具设计,了解模具加工全过程,会选用注射机,了解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学生对自己产品所进行的模具设计也由教师和工程师共同审核。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教学、实训、考核全过程。

  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依然是期末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三者综合,从笔者以往的经验看,容易出现平时应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将与塑料模具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更无法将知识点转化成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不符合高职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本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以过程考核来代替期末考核。即在开学前几周,学生对塑料模具稍有了解后要求每位学生找一个常见塑料产品,对其进行模具设计,每学完一个专题后,对自己所选产品进行相应设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对其设计进行审核。如学完塑料种类后,给自己产品选择塑料,并分析选择依据,教师对学生所做的选择进行评判,全部内容学完后,应出整套的图纸与说明书。即将以往的课程设计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个专题都有实践机会,有自己进行设计的思考,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所收获,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设计,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对模具专业的学生相当重要,说起来很容易,简单的单分型面模具也不过是几块板,二十多个零件,但老师要教好这门课,让学生爱学,学后会用,还真要在教学上花一番功夫。笔者借助学校搭建的教学企业优秀平台,从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主体意识,能在互相讨论、小组练习中学习团队合作意识,变课程知识点为学生职业技能。

  [1] 诸进才,胡艳娥,李兆飞. “工学结合、寓学于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1):83-86.

  [2] 何玉林.《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教育研究,2012(6):419-421.

  [3] 周丹薇.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2): 56-57.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其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反映到教学中,学校已逐步将培养模式从以往的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转变为现在的将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前,项目教学法已有较大发展并在各高校积极推广,其对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中,对产品改良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并以项目为专题、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性为着眼点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教学内容设计。根据项目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从造型、色彩、材料等角度进行产品改良设计的理性分析,补充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教学课堂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建立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通过项目实践与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参与教师的研究计划;在校外,通过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突破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束缚,探究如何利用学校的“小课堂”教学与市场企业“大课堂”相结合的多渠道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授课、工厂参观、市场调研、实验操作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并实施“以学为主、以教促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快速适应能力。

  以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的设计项目“跳绳的改良设计”作为设计课题,有效契合本课程的内容,充分运用产品改良设计的相关知识。这个课题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学习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团队,每组大概4至5人,在人数的确认上,教师应根据课题难易程度、时间等把好关。同时,各小组需制定详细计划,包括具体步骤的划分及时间进度的统筹管理等,以确保项目能按时完成。

  市场调研采用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方式来进行。分散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织时间开展调研,包括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大众的喜好及存在的问题等。集中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设计部和产品展示厅,了解跳绳的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并在与企业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中,明确设计目标、技术要求、内部结构及注意事项等。可见,分散型和集中型的调研方式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效地推进,为下一步设计构思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设计定位阶段,指导教师应该结合市场趋势和企业要求进行整体设计方向的引导。目前,市场上的跳绳器材缺乏鲜明个性,普遍造型单一、定位笼统、性格模糊。因此,跳绳的设计理应承载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出特定的情感意味和个性特征,从跳绳的种类、形制、样式、风格等方面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设计方向的明确为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设计提供前提。

  明确设计定位之后,由组员每个人提出一个自己的创意,再由该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各组集中讨论的结果,选取最优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后,就由团队成员重新根据最后选定的设计创意再进行新的资料收集整理,对方案作出深化、发展及完善,最终确定设计创意的构思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侧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以提问的方式来提醒学生容易忽视或存在的问题。

  每组派一个代表系统地讲述设计方案的全部内容,整个过程由企业人员参与并点评。公司设计人员对最新的技术、生产成本及生产可行性有直接发言权,可以指导学生从市场、设计到生产、上市等整个产品环节。

  企业参评人员指出:设计方案定位明确、创新性强,充分考虑了不断细分群体的不同需求,在造型表达方式上,从仿生、趣味、文化等层面实现了设计创意及表达的多样化。比如,图1名为“芭蕾公主”,为白领女性设计,以舞蹈的人体为原型,暗喻跳绳运动能为女性保持曼妙的身材,同时产品在非使用状态下也可悬挂起来,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及语意性;图2以传统服饰为原型定位于老年人;图3到图6为青年一族设计,造型新颖,富有情趣。这些构思巧妙、独特并富有新意,但毕竟学生对工艺、成本等了解不够深入,部分设计的可行性不是很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例如,图1的产品鉴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有限,每种颜色的橡胶注塑时都会在注塑口留下细小的缺口,颜色过于丰富会导致注塑口太多,最终影响产品的整体形象。同时,如图2和图4的产品在绳子与手柄的连接方式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建筑的二次装修所带来的浪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据建设部统计,我国每年因二次装修所带来的浪费高达300亿元,以沈阳为例,单独的家庭装修一项每年产生的浪费至少要在千万元以上。不论住宅或者商业、公建等等,当它的布局与风格不能满足或标榜使用者的个性要求时,二次装修就不可避免。

  二次装修的弊端很多,首先就是装修材料的浪费。以家庭装修为例,每户固定的浪费包括电源开关、插座、灯具、门锁的更换;一些房子还涉及更换马桶、面盆等;还有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对瓷砖、板材的计算不足,导致材料产生有用的“废料”等;一些铺装地热的家庭,暖气片也成为了浪费品。

  其次是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黄大锤”的小品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欢笑,在这样“大锤80,小锤40”的声声敲击中,无数的建筑垃圾产生了。装修的住宅或是公建的外面,总是堆积着被砸掉的砖头瓦块,这些尚还新鲜的建筑材料,在它们的工作岗位上还没发挥出效能,就被垃圾车寻了个垃圾点丢弃了。有的城市每年因拆除旧建筑和新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2000万吨之多,触目惊心。

  弊端之三便是建筑的结构经常遭到破坏。私拆滥改,无知很可怕,砸通分户墙的事情并不是一个个例,一些用户甚至擅自改变房屋使用功能、损坏房屋结构。新建的高层住宅多数是剪力墙或者框架结构,结构性的破坏好一些,但也有在剪力墙的暗柱上开门洞的,在顶层再接建一层出来。老式的砖混结构住宅更是可怕,用户们极尽想象力的发挥着自己的才华,让结构专业的同事看了触目惊心。一个同专业的同学就曾经和我讲述,她家的一栋旧房子在装修的时候似乎就砸到了门洞过梁的梁头,行业内如此,更何况行业外的人士。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垃圾的二次利用发展迅猛,砖块、混凝土等可以进行粉碎作出不同规格的砂石骨料,有些建筑垃圾经过一系列程序可以制成彩色荷兰砖、透水砖、广场砖、建筑骨料等各种新型建材。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再生发展循环经济,来满足当地建筑队新型墙体材料的需要,既节约了土地又保护了环境。但在这重组的过程中,同样带来了能量的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才是最直截了当的做法。

  对于避免二次装修所带来的浪费,国家建设部及各市建委很早就提出过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精装修和节能物业管理一步到位。在建筑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就应该注意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建筑设计的内容,尽量避免产生二次浪费。

  其一,国家投资类项目;国家投资类项目一般设计周期较长,时间比较充裕,设计人应该充分了解该类项目的等级性质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多深入现场,熟悉现场情况,做好经济评价分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在选材和构造装修上合理、节俭、一步到位。有些“一次性业主”如文化、教育、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专业性,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也要对业主进行指导,使项目不错花国家的一分钱。

  其二,其他公建项目;一些非国家投资的公建项目,设计周期短,在使用性质单一的情况下如办公等,装修简单,趋于大众化,能够比较容易的避免二次浪费,但若是商业等一些使用性质非常灵活的项目,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售卖品就会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如此只能多与投资方进行沟通,了解其意图和想法,在尚不明确的部位,注明二次装修设计,这样,至少可以避免拆改所带来的浪费。甚至在使用性质更加复杂的项目中,尽量形成大空间,让使用者在之后的使用中,能够灵活变换。

  其三,住宅类项目;住宅类项目所带来的浪费较多,方法之一便是取消“毛坯房”、推广全装修成品房是利国利民之举,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鼓励开发商推行多种可供选择的精装修样板房。实行大型装饰装修公司与建材厂家联手,推出商品房精装修菜单式服务。在商品房销售的同时,就公布装修菜单,业主拿到住宅钥匙时,住宅已经装修完毕。拿起行李,就可以轻松入住。个别装饰公司也可以与网络公司联手,推出智能化住宅,在装修的同时免费铺设初级智能网络,如此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住宅的品质;方法之二,尽量采取大开间间隔,一方面为业主提供灵活隔断方案,另一方面把户型设计做到规整、科学,免除业主自行改动的想法;方法之三,使用优质建材。目前业主对新房进行二次装修的动因之一,就是对房内的建材质量不满意,抱着与其日后都要换,不如一次全部换掉的想法,进行二次装修,这种做法导致建筑材料的巨大浪费。精装房这种产品必需要有良好的品质作为前提,住宅产品的业主群体大,个体要求不同,必须要有频繁的沟通与精致周到的服务,万科精装修房的“地板门”“纸板门”事件就很发人深省。

  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项目的周期缩短,建筑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能考虑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专业的划分也更加细致: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总图设计、装饰装修设计、幕墙设计、市政管线管网设计等等种类繁多,一些设备设施的安装也是若干分包厂家在主体部分施工进行时或施工之后参与其中。在项目进展的过程中,若能做到设计的各个环节良好的衔接,也会避免二次浪费的产生,如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以及各分包工程如幕墙、设备等专业互相明确,使建筑设计很好的达到使用者的要求,就杜绝了再次装修,反之,浪费不可避免。

  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全装修成品房质量检验标准,企业开发全装修成品房建设周期长、销售价格高,需多缴营业税,而相关税收政策还未及时跟进调整,购房者也担心装修的个性化难以实现,全装修成品房发展进展缓慢。所以要推行建筑节能标志认证制度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性能的节能建筑必须与相应的精装修和运行管理相结合,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层面进行相应的制约。

  在设计注塑成型模具时,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引导,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借助有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符合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工业化的技术要求。论文结合笔者研究,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入手,探讨了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关键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医疗还是精密仪器等行业中,塑料制品的精度越来越高,因此注塑成型模具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该技术可以制造出精度高、尺寸好、粗糙度低的塑料制品。而在设计时只有充分了解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把握关键点,才能确保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塑料制品的精度。

  一般来说,要想确保模具的设计精度,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注塑成型模具的设计精度和分型面精度与制成品精度相一致。这就要求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时模腔的尺寸公差要比成品公差更小,且小的具体数值要根据实际制品确定,一般来说应不高于1/3。不仅如此,即便在注塑成型时,模具中的零部件不参与其中,但是它通过影响模具模腔的精度对成品的精度产生影响。所以说模具的设计精度必须得到有效保证。

  注塑模具的对合精度主要依赖于其中的导柱导向。因为导柱与导向孔间势必存在一定间隙,这就导致模具在注塑机上安装时受其影响,可能会发生定模和动模发生位移现象,进而印象塑料制品成品的精度。不仅如此,在进行高温注塑时,受热胀冷缩影响的定模、动模也有可能发生偏移,影响最终的精度。所以说在设计时,要想确保其精度,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动模、定模的对合精度。

  注塑成型模具必须具备相应的结构刚度,设计时必须注意这一点。如果模具的机构刚度不足,那么在注塑时就可能因为压力等原因导致模具变形,这必然降低注塑成型模具的精度。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要根据模具自身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来决定,整体式凹模和凸模就是如此。但是如果是镶拼式的模具,其刚度更跟固定模具的模框关系更大。

  注塑成型模具中同样存有一些可以活动的部件,诸如活动型芯或者成型镶块等。这些零部件运动的准确性对注塑成型模具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其不能准确运动并返回,那么在注塑时就无法保证精度。所以,在进行注塑成型模具设计时,就必须关注到这一点,确保模具活动零部件运动的准确性。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塑料制品概念的初步设计、模型整体结构设计以及模具零部件的加工等都有系统的认识,确保各个流程的完整,正确。模具的系统设计环节要求设计者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然后依据客户最为迫切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市场竞争机制,直面市场的挑战与变化,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利用相应的软件设计技术与工具,构建注塑成型模具的设计模型。然后不断收集相关数据参数,并将其输入到该模型之中,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实现模具系统设计的优化。

  在进行模具的浇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确定浇口的位置与数量,以便对填充形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践证明,利用CAE软件的分析能力,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浇口位置。一般来说,在设计模具浇筑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确定模具浇筑的设计方案。此环节设计人员必须对各种参数、信息进行收集与计算,随后就可确定浇筑的整体布局。第二就是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标准与要求,设计人员对浇筑方案进行优化,然后适当调整模具的流体线路,以便提升浇筑的速度。不仅如此,在模具浇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将其体积进行优化。通过优化注塑浇口的数量,控制塑料部件的精度;通过优化浇口的性能提升模具的外观品质。模具浇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中,可以使用相应的浇筑系统对其进行检测,避免存在浇口位置和数量错误等问题。实践证明,浇口位置与数量的质量与平衡性是提高塑件精度和质量的基础,也只有这样塑件的温度、压力和体积等才可以从整体上实现提升。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选择浇口位置时,主要凭借的依据就是浇口是否可以达到流动平衡。为此,在设计时就要确保浇口位置这一变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模具的冷却分级设计也是关键的环节,作为注塑成型的最后一个环节,模具的冷却分级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塑件最终的品质。众所周知,在随着高温熔液浇筑进模具后,浇口位置即开始发生热传递现象,同时模具与材料本身同样会有热脉冲产生。冷却分级设计就可以将这种热传播引向冷却通道,最终借助冷却介质实现冷却。在设计时,如果不注意冷却管道与分型面的距离,致使其距离过大的话,冷却效果就不会高,导致热脉冲向模具上进行传递,可能会影响模具的稳定性,影响最终浇筑塑件的精度与品质。因此,必须尽量将冷却通道靠近模具表面。一般来说,模具的冷却分级设计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想获得最佳的冷却效果,那么冷却管道与模腔表面之间的距离要始终保持一直,也就是说要确保冷却管道的布局随模具变化而有所调整。事实上,在设计冷却管道时,一般将管道的直径控制在8mm到12mm之间。如果管道的直径小于这一范围的话,那么势必极大提高注塑成型模具加工的难度,反之又会降低模具的冷却性能。这是设计人员必须注意的地方,在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存在冷却不均匀的情况。为此,要将模具的刚度与其冷却效率综合考虑,进而设计冷却管道与注塑成型模具表面间的间隔数。这一数值如果过大就会降低冷却与分层的效果,过小又难以保证冷却分层的均衡。实践证明,这一间隔数要控制在冷却管道直径的三倍上下。

  综上所述,在注塑成型模具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模具的设计精度、动、静模的对合精度、模具结构的刚度、模具活动零部件的运动准确性等因素对模具质量与精度的影响。只有在充分把握这些设计要点和关键点的基础上,设计人员才能逐步提高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精度与质量,进一步实现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优化与创新,在提高加工与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我国注塑成型模具设计工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1]韩灵全.手机壳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

  [2]陈思,宋春明,陈晓顺,等.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05).

  [3]张聪.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5).

  外观在工程机械产品中起什么作用?许多人误认为外观设计的作用仅是装饰产品,吸引注意或实现形态造型的美。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李乐山教授在对轻工业消费类产品进行了广泛的消费者行为调查后得出结论:“用户对产品的观察和购买行为非常复杂,大多数同类产品的外观并没有明显的本质区别,用户会从多个方面了解产品,例如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最终全面考虑综合选择。调查数据表明,在影响用户选择的产品设计要素排序中,大多数产品的功能、可用性、结构、表面材料、质量、服务等因素都比外观造型重要。”轻工业消费类产品的情况尚且如此,对工程机械这类施工及生产设备,问题更加明显。业内企业往往对工业设计存有某种心理偏见,认为设计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使产品价值产生根本改变,从而只是被动、保守、有限地接纳工业设计。“技术质量至上”的思想仍然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据主导位置,在对外开展工业设计合作时会将设计合作方置于“配套商”一般的从属地位,不愿投入更多资源主动拓展深层的工业设计研发。

  李乐山教授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外观设计的7种主要作用,以下结合工程机械产品作简要分析。(1)表现产品概念。图1所示的单钢轮压路机,其作业方式是向前运动、向下压实,产品造型就设计成倾向前方的钢轮,尤其驾驶室的造型倾向前方,表现对工作区域的关注;装载机(见图2)是搬运物料的,驾驶室的造型设计就倾向后桥和配重,以表现重心稳定的感觉。人们需要通过外观造型去理解产品概念,因此造型必须符合产品概念,才能传达出不同产品特有的属性。(2)体现产品价值定位。有些人喜欢产品高档,有些人喜欢低价;有些人喜欢卡通,有些人喜欢高质量。这些不同的产品价值观念也要通过外观设计体现出来。比如高档产品的驾驶室采用深色玻璃(见图3),机罩通风口和内部件也做成深色(见图4),从外面不易看透,这时并不是根据用户喜好决定颜色和材料,而是由产品的价值定位来决定。(3)表现产品的运行方式。造型应符合产品的运行和工作方式。双钢轮压路机外观造型基本对称,表现其水平往复的运动方式,其中整体车架的机型(见图5(a))对称造型更为明显。铰接车架的机型(见图5(b))外观则在对称基础上倾向主车架方向。单钢轮压路机外观造型(见图5(c))有明显的方向性,表现其运行方式是向前的、单向的。(4)表现产品的操作方式。图6所示手柄的形状可以提示用户要用什么手势来操控,是按压或是旋转,驾驶室门窗的把手则可以表示是滑开的或是推开的。用户通过外观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造型必须符合使用需要。(5)表现功能。图7中摊铺机熨平板大臂和侧机罩的相似造型与呼应联系,表现了这两个部件的运动配合关系;图8中平地机机架前部和配重的倒三角造型表现了配重的功能。这表明外观造型还可表现功能,使功能形象化。6)表现结构。这里的结构主要指产品零部件结构或功能结构(见图9),外部可见的功能结构同样是造型的重要部分,可以表现产品设计精细可靠,增强用户信任的心理感受。(7)表现审美感受。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爱好,社会群体有各种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倾向,因而外观造型设计对不同用户也会产生不同的关注程度。有些人喜欢直棱直角,有些人喜欢饱满形态,有些人喜欢动感,有些人喜欢高雅。当代表一个社会群体(例如一家企业)主要倾向的审美感受通过外观设计表现出来,就会吸引有相近喜好的用户关注,逐渐形成企业特有的审美感受和文化氛围。

  既然外观设计有诸多层面的作用,其实现过程必然是复杂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工作,必须以专有的工作方法作为保障的基础。

  (1)企业必须接受正确的工业设计思想。工业设计的目标是规划未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最大价值在于创造思想的转变,产品是实现这种思想转变的载体。一种新型机械或新的操作方式的出现就代表了某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企业以革命性的产品向社会传播这种观念转变,率先占领这些市场区域,形成行业规则,使自己居于行业领导地位,取得竞争主动和上游利润,使得其他企业被动跟随。这种运作模式是工业设计带给企业的最重要价值。认为设计只是用来美化和装饰产品外观,短期提高一些售价,或者隔几年变化一下造型取得新的宣传形象,都是对外观设计价值非常肤浅的理解。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山寨”产品从反面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外观和造型花样百出,但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反而变得更低,更不必说塑造品牌的无形价值了。

  (2)设计项目的开发团队应该由不同的、相关领域的人员(企业的工程设计人员、专业设计机构的工业设计人员、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外协厂商的设计人员等)组成。合理的团队构成有助于打破不同专业领域的隔膜,更客观全面地解决问题。有些企业认为委托了设计机构就可以把外观设计工作完全委托出去,这是片面的想法。工业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一样并非全能,不能相互取代,工业设计师的最高任务是沟通思想,疏导理念,平衡意见,搭建平台。企业对外合作的态度更应倾向于“引进”而不是“外包”,即积极引入工业设计体系,借助外部力量加强自身团队建设,以灵活的机制构筑多领域交叉合作型设计团队。

  (3)必须以完善的设计调查做依据。不管企业内部推动的或是与设计机构合作进行的外观设计项目,在设计展开前都要认真做设计调查。企业对此常有的误区有3种:一是常常认为自己的设计团队长期专门从事特定产品的开发,了解丰富的相关信息,早已能熟练把握产品设计,因此无需再做调查;二是对合作的设计机构则认为,既然是专业搞工业设计,就理所应当能“快速地批量生产效果图”,习惯性地把设计机构等同于零部件供应商一样用“产能标准”衡量,如果还要先去调查,就显得不够专业;三是把市场调查与设计调查混淆,工业设计强调设计调查,目的是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取得新产品规划的要素,这与为了解价格、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等信息而进行的市场调查完全不同。例如,某企业希望新产品看起来档次高,这样的抽象概念体现在产品外观上应该使用什么方式?选用金属还是塑料?抛光面还是哑光面?散热口采用栅格还是纱网?不同人群的理解就会完全不同,这都是需要调查取样统计测定的,工业设计机构通过设计调查沟通了用户和企业,使用户的看法在规划设计初期就参与进来,这将成为未来产品能否取得用户青睐的关键。

  (4)应遵循外观设计的步骤流程。工业设计师一般通过草图—简单材料模型—计算机三维模型—(油泥或树脂材料的)实体比例模型—工程模型等步骤完成产品造型设计,这一设计思考的演进过程,是工业设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不少企业片面追求速度,要求设计师省略步骤时,又把设计要求提得很高(如与某某国际品牌产品相当),这样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如同工厂的工艺流程,优秀的方案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设计、修改、论证过程才可能赢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工作坊(workshop)的特点就在于吸引个体参与团队、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上海工艺美院中德工业设计工作坊通过对情景的假设、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点评、行为训练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成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提出方案、讨论实施,通过团队内人际交互作用,深化认识。学生们在享受设计快乐和真谛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跨界设计教育就是能够产生好的设计方式的教育模式。上海工艺美院中德工业设计项目的跨“界”设计更多体现在对于融合传统的做法与新学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多学科、多视角的项目跨界设计体验是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工业设计工作室化教学的一个特色,鼓励从最初构想到商品营销的创新性产品开发,由设计师、生产者、企业、教授和学生共同实施设计项目。上海工艺美院中德工业设计workshop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项目策划和执行的。

  设计训练营60个学生被分成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最好有不一样的专业方向。这样的差异性学习组织更容易产生活泼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眼界。Axel Kufus教授作为德方项目总监,本身也是一个跨界人物。从1977年高中毕业作为木匠专门从事建筑和家具,其先后和多个领域的人士联合设计,并创作自己的系列家具,也不间断地在柏林艺术大学等机构进行学习。这些丰富的经历让kufus教授更加关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从诞生直至灭亡)。其他参与教学的德国老师中有当过工程设计师、开放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教学团队成员的不同专业领域体现了教学领域的宽度,为教学成果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柏林艺术大学强调跨界设计,也努力营造跨专业学习的校园氛围,学生呼吸着充分自由的学术空气,努力成为最与众不同的设计师。柏林艺术大学的课程设计中有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程,比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建筑专业、媒体专业的课程甚至其他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只要双方教授认可都可以计入学分。

  工作坊的第一个项目是“快题设计”: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同学们必须着手准备一个“不爱的对象”。 该物品在生活中很令人讨厌但暂时又不能扔掉。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类。是要寻找一种情感,开放设计过程和结果,让设计在动态的情势中塑造,把这种每个人亲身体验的情感提取出来,通过产品表达出来。这是一种思想启发的训练,设计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者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人与产品的关系。

  这个项目作为设计训练营的热身项目,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刺激参与者的情绪。经过这个“大脑体操”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到第二个项目进行时,同学们利用瓜果蔬菜来做创作,流露出很快乐的表情,工作室里气氛很轻松,这是一种思维创新的绝好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制作多个模型,而不仅仅是让设计停留在图纸上。这些模型还必须具体到结构、材料等细节。模型制作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不断加以解决。德国的设计教育历来重视设计模型的制作。另外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特性以及加工制作工艺和流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不局限于对效果图的表现,也需要为最后的模型服务。也许是因为时间有限,外教鼓励学生们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创意。

  通过蔬果做的东西,因为其材料本身特质产生出特殊的效果或机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产品设计上。例如有同学用南瓜做水壶,南瓜表皮经过削切处理呈现块面状,是一种很好的机理表现,可以运用到以后现实的产品设计上,通过材料转化仍然保留同样的效果。也有学生利用洋葱做盛水容器,利用洋葱的层状结构,获得了很好设计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和纹理入手进行材质转化,目的是找到一种感觉,时刻发现新的元素、材料、气味、质感。在特殊的情境下,利用现有的物品做出无限的可能,所做之物改变了原来的材质、颜色。

  工业设计通过对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研究,提出解决生活问题的设计概念,这种将纷繁的现实生活问题作为在根本改变了的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起点,就是我们所称为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对问题的敏感性是每一位工业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以荒岛生存游戏项目为例:如果你独自到一个荒岛上,你最想带上什么器具?这样一个残酷的问题让每个参与课题的学生产生紧张感,但所“设计的对象不必具备求生功能”的限制又让设计的内容充满新奇。这组看似矛盾的问题更能激起同学们用“心”的热情。

  唯心设计要求设计者更多从需求者的情感出发,设计者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人与产品的关系。人跟产品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因此产生情感交流;设计师是这种交流的主导者。一件好的作品能跟人们之间进行很顺畅的情感交流,也许只是看一眼,也许只是摸一下,或者是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成功的作品除了要有上述要素,还需要全面考虑问题,如环保问题(杜绝或者降低材料、加工、包装、运输等等环节可能造成的浪费、污染、耗能)。设计并非浪费资源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更好呵护现在的自然资源。

  不仅仅注重产品单体的设计,为了更好地让学习者获得过程体验和现场感受,workshop进行过程中进行了两次项目发表,每次发表的环境都选择在开放的空间进行。4个小组别出心裁地想出了对应的情景主题,既有远古的集市、也有荒凉的孤岛。荒岛的场景安置在喷泉池中央,寓意一座新的岛屿,并以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讲述进化的过程。这样的发表现场让我们似乎重回远古,穿越时代;而项目发表本身也从产品设计展示升华为设计情绪的释放。

  经过第一项目的热身之后,德方团队对学生团队的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现状,教学团队在kufus教授的组织下积极讨论下一步项目安排。各位年轻老师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争论非常激烈,讨论会议多次持续到很晚才结束,而第二天上课之前,学生们当天上课用的教学素材已经准备好。

  由世界知名设计师担任教授和学术带头人,辅以一批中青年设计教师担任教学骨干的教学团队是德国设计教育的基本结构。直接参与授课的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力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这些教师大多在任教之前有设计工作经验积累,任教之余也积极参与商业设计工作;这不仅令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同时也为学校带来许多最新的设计资讯。

  行动派且富有团结精神的德国教师,利用一周有限时间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设计秀。回看这次项目的历程,也许只是中西文化的简短碰撞,但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思考元素。最终的项目展示邀请到了德立策划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安宝示展示设计和建筑公司、标致雪铁龙上海设计中心等多家企业的代表进行参与,代表们为师生们的创意作品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我们的教学尝试表示赞赏。

  我们学到了把自己的思想放开,哪怕是概念性的、前瞻性思考、甚至是天马行空般的想法,都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并且会积极鼓励你去继续自己的创作,只要能通过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并非把创新商业化。最后是快乐的交流。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合作或是作品的发表,都并非从前课堂般那样死板,而是制造出不同的场景来衬托自己设计的作品,在看作品发表时不光是看到设计的要点,更是在场景的演示中更深刻地了解到所设计产品想要表达的宗旨与用途。设计改变生活,生活中获得快乐!

  关于这次的中德项目,我觉得收获很多,在与德国老师相处的这段时间里,让我对设计有了新的了解,设计不单单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我看到老师把所有同学都带进了一个享受设计的过程。如何给原本枯燥的设计构思加入新鲜的点子,音乐,事件,水果,感觉等等都是可以应用的素材,在大量构思中如何严谨地选取,用什么材质才能明确体现设计,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许这就是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放松想,认真做”。在一起学习的几个流程中,也认识到了,国外对于设计是如此积极,兴奋,而曾经的我们就像堆作业一样,经过这次的设计风暴,让我潜意识地想象去改变现状,想去做一个积极的人。

  透过这次学习,我提高了眼界,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曾经了解的东西再次回想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看到某些作品时会更加透彻地理解。提高眼界的同时也觉得自己了解知道的东西太少了,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是学校给我们可以去了解世界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看清现状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还有德国的老师在这段时间为我们的付出。

  最后的发表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期望,我们也付出了艰辛的汗水。通过一周与德国专家老师的学习交流,对于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以及对于设计全新的态度,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我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并认识到,对于任何行业,英语交流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这次合作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会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为设计行业出一份力。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