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明朝APP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1 23:06    文字:【】【】【
摘要:明朝APP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耕立国,并形成了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和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我国逐步确立、完善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尤其是把生

  明朝APP中国自古以来以农耕立国,并形成了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和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我国逐步确立、完善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尤其是把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正经历深刻的变革。由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带领团队撰写的《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一书,梳理人类社会农耕文明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形势下和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举措。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东方农耕文明将在转型过程中呈现新的特色、展现新的作为

  第一,视野开阔,论述充分。本书首先探讨了基于气候与地理背景下的东西方文明起源、世界农业发展与美欧亚的“三分天下”,接着探讨中国传统农业模式和近现代农业变革。在作者看来,中国农业从起始之际就栽种多种农作物,呈现出生态文明多样性,由此决定社会的多元化和哲学思想的多元论。这些都对东方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新月地带诞生了农业、城市、贸易、科学、历史等文明要素。西方农耕文明因西亚两河流域面积狭窄,致使农作物品种单一,社会文化在此基础上演化为一元论思想。

  在“三分天下”的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因为各自的资源禀赋和文化背景,形成了以殖民地国的大农场农业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以欧洲宗主国的中小农场农业为代表的莱茵模式和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农业模式。作者从国际比较的视野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的丰富经验,进而指出,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一些弊端日益凸显,传统农业面临重大转型,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东方农耕文明,因为具有强烈的生态基因,将在转型过程中呈现新的特色、展现新的作为。

  第二,立意高远,关怀现实。工业文明肇始至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极大增加。另外一方面,因为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客观上也导致了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理念和举措,对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作者提出,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良好契机,循环经济模式对农业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前瞻性强,指导性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作者认为,这是中国农业转型的路径,还列举了“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察”的典型案例,包括浙江丽水、宁夏隆德、重庆城口、贵州罗甸等地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的路径。坐拥绿水青山的浙江丽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目标,创新性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丽水山耕”品牌的生态附加值不断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宁夏隆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断挖掘、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和产业价值,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系统。

  经过充分论述后,作者拿出自己的思考结晶:自古至今,农业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农业1.0”对应殖民地大农场,中国因受资源禀赋硬约束,难以效仿其走规模化农业道路;“农业2.0”对应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近年来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压力;“农业3.0”对应“三产化”农业,因其与形态各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资源相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农业4.0”对应社会化生态农业。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各个产业的互相融合,在发展好农业的同时,将农业多功能性内含的教育文化、历史传承等非经济功能彰显出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积极贡献。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