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顺盈注册-登录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29 16:56    文字:【】【】【
摘要:顺盈注册-登录 ▲11月2日,袁隆平院士在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测产现场进行视频连线。图/新华社 还记得袁隆平90岁生日时许下的生日愿望吗(第三代杂交水稻两季)亩产3

  顺盈注册-登录▲11月2日,袁隆平院士在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测产现场进行视频连线。图/新华社

  还记得袁隆平90岁生日时许下的生日愿望吗——“(第三代杂交水稻两季)亩产3000斤,要早日实现”。

  11月2日中午,正在测产的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水稻基地,传出好消息: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远超此前881公斤的预测值。此前7月,该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实现亩产3061斤,超过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听到测产验收结果后,袁隆平高兴得像个孩子。他告诉记者:“More than excited!我现在不仅仅是兴奋!”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县清竹村,伴随着小雨,袁隆平院士团队第三代双季杂交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启动。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成功实现目标。

  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测产开始后,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连线,等待测产结果。

  记者了解到,现场测产分为三组进行,每一组有专家在旁边监督整个测产过程。稻谷经过收割、装袋,再由专家组对收割面积进行测量。在现场,由于天气原因,稻谷吸收了一定的水分,需要对收割的稻谷进行炒干,然后通过专业的测量过程,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测产一组的稻谷收割、测量完毕后,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甘宗恒表示,因为天气影响,收割时候造成浪费率比较高,会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经过一个上午的测量,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许清波表示,他对于此次测产达标非常有信心。尽管今年低温、多雨、光照少,试验田水稻生长情况仍然十分不错。

  当日中午,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测产结果:第一丘田测产干谷899.0公斤;第二丘田测产干谷925.8公斤;第三丘田测产干谷908.7公斤。三丘田的算数平均亩产数为911.7公斤。双季稻亩产超过1500公斤,已超世界纪录。

  去年10月,在同样的地块,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叁优一号”取得了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当时,这位“尖子生”是以单季晚稻的身份“应考”,而今年它首次作为双季晚稻的亩产成绩尽管“只有”911.7公斤,却更显难得。

  首先,“叁优一号”作为双季晚稻的生长期比单季晚稻少了一周。“这就像一个学生在考前减少了复习时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双季晚稻的实际亩产要想突破700公斤是很难的,目前普通农民种植一般品种每亩能够产出550公斤已是顶尖水平。

  其次,今年南方普遍遭遇的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给水稻生长带来严重影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告诉记者,衡南示范片6月16日播种,8月31日始穗,9月6日齐穗,可是在齐穗后的一个月间日平均气温20.65℃,较2019年同期平均气温的23.6℃低2.95℃;日照43.85小时,较2019年的187.8小时少143.9小时。在极端不利情况下,晚稻结实率仍达80%左右,实际产量达到911.7公斤,加上早稻(品种为“株两优168”)的测产结果,周年亩产稻谷超过3000斤,这在普通生态双季稻属于重大突破。

  “天公不作美,能攻关成功,这充分说明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的优势特点:穗子大,平均每穗320粒左右;秆子粗,植株壮,抗倒伏;抗寒性强,受寒露风影响小,这三个特点是取得高产的基础。”李新奇说,如果气候有利,其表现将会更好,如推广开来,农户按照技术规程种植,就算亩产在示范田基础上打八折,也比普通品种高产20%以上。

  “刚接到现场电话,我的信心,从九成五上升到九成八了!”当天中午12点,在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线了解测产现场情况。

  从上午9点测产开始到12点,已经3个小时,他坚持要第一时间看到结果,先后两次来到会议室进行视频连线。

  “Morethanexcited!”听到测产结果后,袁隆平大呼,“我现在不仅仅是兴奋!”

  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原来能够达到880公斤(每亩),我就很满意了,现在超过了900公斤(每亩),那我是非常满意。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双季稻亩产)3000斤,在湖南实现,杂交稻之乡,那是锦上添花,我非常满意。”

  “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袁隆平在谈到这次测试成功的意义时说,“我们的第三代杂交稻又是新的突破,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要增产10%~20%,就是增产100公斤以上。我们全国有2.5亿亩的杂交稻,(如果)每亩增产100公斤,那就不得了了,可以增产几百个亿(公斤),增产半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袁隆平表示,下一步就是推广衡南的经验,向全省、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把专家在试验田种出来的产量最大程度地搬到农民的生产田,是袁隆平团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普通农民能不能轻松驾驭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出来的产量会不会大打折扣?

  清竹村农户陈太佳是试验田的具体负责人,他最有发言权。陈太佳告诉记者,尽管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给了他一份技术方案,但施肥打药、田间管理都是他自己组织人员实施。“试验田的用肥量比我们平时种田多不了太多,而且肥料都是我去镇上的农资店买的。”陈太佳介绍,说起种田的水平,自己在全村顶多算中等偏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从播种到收获,他们只去过试验田2次,这和过去有专门团队长期驻地指导完全不同。“第三代杂交水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杂交优势,它本身的旺盛生命力能够为农民节省成本和精力。”李建武说。

  “清竹村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一百米,我们也没有对水稻特殊照顾,整个过程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不大。”专家说。据新华社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