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新城平台/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06 19:13    文字:【】【】【
摘要:首页/新城平台/首页 从事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及种植的行业。主要的龙头企业有北大荒、苏垦农发。 我国种植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经

  首页/新城平台/首页从事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及种植的行业。主要的龙头企业有北大荒、苏垦农发。

  我国种植业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以及自主大规模基地种植经营模式,具体如下:

  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即我国由来已久且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种植业经营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是一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企业与农户通过契约的方式展开合作,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该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初级形态,也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主流形式之一。双方都是独立的经营主体,农户根据合同决定种植的品种、面积,企业则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农产品收购等服务。

  农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和单个农户经营规模的同时,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联合成千家万户的规模经营,创造市场优势,使农户从横向、纵向扩张中获得利益。农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载体,使农民能够以较低价格购置农业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较优的交易条件销售自己的产品,帮助社员获取技术、信息以及提供培训。

  自主经营大规模基地种植经营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于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中,国有农场或下属企业,依托农场自主经营耕地,进行统一布局、统一种植,属于企业化运作模式。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推广,未来该模式将在我国种植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我国粮食价格的形成主要以依靠政府的调控措施为基础来完成的。我国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可概括为:第一,在正常情况下,粮食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粮食企业按市场价格经营粮食;第二,当粮价过度波动时,政府主要依靠储备粮的吞吐、国际粮食贸易、粮食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调节粮食市场供求,保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第三,当粮价剧烈波动时,国家可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实行限价、集中定价和冻结价格等紧急措施,平抑市场粮食价格。

  随着近年来粮食形势的变化,我国正在着手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目前,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从单纯地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和实行粮食的临时收储政策转向逐步实行目标价格制度。目标价格制度在于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目标价格是根据当年的粮食供求情况,预测的一个价格水平,既考虑国内的供求,也考虑国际市场的价格。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我国粮食消费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大用途和四大品种。两大类是指食物用粮和非食物用粮,其中,食物用粮指直接和间接满足人们食物消费需求的粮食,又可分为口粮和饲料用粮两大用途,非食物用粮主要分为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两大用途。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由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及种子用粮这四种用途构成。此外,粮食品种结构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品种大约占据了我国粮食消费总量的九成。

  在消费用途方面,口粮消费是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占粮食消费总量的 50%以上,在粮食消费中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饲料用粮是中国第二大粮食用途,数量和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均稳定增长。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以保障食物用粮(即口粮和饲料用粮)为首要任务。工业用粮指用粮食作为主要原料或辅料的生产行业(例如食品、医药、化工、酒精、制酒、 淀粉等行业)所用粮食的统称,不包括饲料行业用粮。工业用粮作为中国第三大粮食用途,其数量在中国粮食消费总量中排在第三位。种子用粮在粮食四种用途中数量最少。

  在消费品种方面,稻谷是我国粮食消费量最大、比重最高的品种之一。从用途看,稻谷主要用作口粮,约占稻谷消费量的 86%,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 58%;从用途看,约 80%的小麦用于口粮,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 30%,是口粮消费的第二大品种;饲料用小麦数量和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工业用小麦数量和比重显著上升;种用小麦数量较稳定。

  玉米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超过小麦,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消费品种。从用途看,玉米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首要品种;饲料用玉米约占玉米消费量的 66%,工业用玉米约占 23%,口粮用玉米约占 9.5%;饲料用粮的约 54%来自玉米,工业用粮的 54%也来自玉米。

  大豆主要用作食用油加工及饲料。近年来,中国大豆消费增长强劲,国内大豆消费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食用油压榨的需要及养殖业对豆粕等副产品的需求。工业用和饲料用大豆占据了大豆消费量的九成。饲料用粮消费的 16%以上为大豆,大豆仅次于玉米,是中国第二大饲料用粮食品种。

  农业稻麦种植行业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若某年某类农产品价格较高,次年农户往往会选择多种该类农产品,结果次年产量增加、价格反而被压低,低价又导致农民第三年减少该类农产品种植量,从而价格再度上升,如此反复,致使农产品市场供应与价格变动通常呈现两年一个周期的特征。种子行业是种植业的上游行业,因此其周期性特征与种植业的周期性特征存在一致性。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其消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整个大米加工行业作为民生行业,周期性并不明显。部分小品种受宏观需求、气候条件以及种植状况影响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是以生命有机体作为生产对象,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并存,上述情况决定了它对自然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农产品只有在最适宜增长的环境中进行生产,才能获得质量最好的农产品,才能获得最好的效益,比较优势的竞争结果导致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的大规模种植,农产品种植呈现专业化的种植带,区域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种子行业是种植业的上游行业,因此其区域性特征与种植业的区域性特征存在一致性。大米加工行业的区域性特点也比较明显,主要受饮食习惯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一方面,不同自然气候条件生产的水稻品种则存在差异,特定区域居民对适宜当地生长的水稻则更为欢迎;同时,大米加工行业面临着利润率较低的现实,其亦受到物流半径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饮食习惯上,山东、河南、陕西以及甘肃等中原地区以面食为主,江西、湖南、广东以及广西等南方区域以籼稻为主,而东北区域、江苏、安徽等区域则以粳稻为主。因此,大米加工行业的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

  农产品的共性就是生长和收获具有季节周期性,所以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在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农产品价格具有季节性,当供求关系出现严重失衡时,农产品价格季节性不明显。种子行业是种植业的上游行业,因此其随着种植业的季节性特征变化而呈现出一致的季节性特征。大米产品作为国内口粮的主要品种,大米加工和销售行业季节性不太明显。

  随着国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者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种植业正面临结构性调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为适应种植业的趋势发展,拟进入种植业且开展规模化经营的种植主体首先需要面对如何获取一定规模、可用于种植的土地资源,从而形成较高的行业进入门槛。

  在规模化种植业领域,从事农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一方面需要具备较高的以土壤改良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改善与维护能力,耕地质量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只有净化土壤、扩大土壤养分库容才能生产出安全、营养的产品,因而种植主体需要具备针对不同的土壤性状制定相应的土壤改良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种植主体还需能制定适合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保障农产品种植过程的生态与安全。最终生产出的农产品方能真正安全可靠。

  在种植业领域,规模化农作物种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运用资金从农户手中获取规模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资金购买大量生产资料等,同时在种植过程、仓储、运输等环节也需大量资金投入。

  在种子生产业务领域,种子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对资金实力也有较高要求。除需满足相应的注册资本、固定资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等要求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一般而言,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通过审定推向市场需 5-8 年时间,推向市场到被市场接受仍需经历较长的时间,这期间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持续资金投入;此外,扩充种质资源、建立育种科研团队、扩大育种规模、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扩大产能、建立完善销售服务网络等方面,企业同样需要进行较大的持续资金投入。

  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是种植行业主要的上游行业,受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煤炭能源紧缺,供应紧张以及生产、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势强劲,从而直接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行业下游根据产品的不同主要涉及商品流通业以及食品加工业,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能源危机、供应链中断、极端天气频发等事件频发,供需失衡导致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但国家对粮食价格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价格、大米产品价格以及种子产品价格,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

  受全球疫情、主要产区不利气候条件等影响,全球油脂油料供应紧张,国际和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在报告期内一直维持在高位,叠加下游尤其是餐饮行业需求的萎缩影响,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企业产量和销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同时,随着国家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品质越高的大米及食用油产品越受下游商品流通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青睐。综上,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粮食价格“天花板”、农业成本“高地板”、资源环境“硬夹板”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农业持续增效空间受限,加之农业政策由增产向提质的导向鲜明,外资粮食巨头深入布局国内市场,农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和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企业, 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该政策主要针对口粮, 玉米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于 2016 年取消。

  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及稻谷生产补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种植积极性,根据实际播种面积提供直接生产补贴。

  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为保障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2021 年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全年补贴总额共计 200亿元。

  农机购置补贴:2004年首次出台,截至 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392亿元,扶持 3800 多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各类农机具4800多万台(套)。2021年,农业部将粮食生产薄弱环节、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急需的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的补贴额测算比例提高至 35%,将育秧、烘干、标准化猪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

  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方式。世界上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都是采取规模化经营,表现为大规模的家庭农场。美国、法国、丹麦等粮食生产发达国家的生产规模化历程表明,不管是地多人少的国家还是土地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农场规模都普遍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基本趋势。散户经营成本高,单位产出效益低,粮食生产规模化是必由之路。因此,中国的粮食生产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也是必然的。第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存在规模经济。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农户耕种亩数、农地块均亩数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亩产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在这一前提下,随着国内和国际粮食生产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户耕地面积的要求,从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来回应低价粮食的国际竞争。第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在持续提高;另一方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明显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三,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农民在农村务农的机会成本在持续提高,由此导致在农业生产中资本进一步替代了劳动力,这又将导致家庭农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城镇化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镇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够促使农村地区资源集中和有效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方面,城镇化必然导致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与此对应的是粮食生产者的减少和纯粮食消费者的增加;城镇化过程中,纯粮食消费者增加的同时、粮食生产者减少的局面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新增需求,规模化粮食生产则是应对该新增需求的重要方案之一;另一方面,城镇化带来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相应的耕地资源也将进一步集中,耕地资源集中自然会加速粮食生产的规模化过程。在分批推进城镇化情景下,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 1.14 亿亩。不仅为发展粮食生产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也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了土地保障。

  在种植经济作物与种植粮食作物收益、种植粮食收益与外出务工农民收益差距日益扩大的格局下,出现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减的情况。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发展现代粮食生产必须以规模化流转耕地为前提。最近两年,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加速实施和推广,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支持和鼓励土地流转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口粮生产。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构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强化种植业科技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正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从田间进入“工厂”,从农户的小型精致经营走向企业化的大型精密规模经营。设施农业通过一定的农业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和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稳定的良好环境。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化工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精确化技术,在选种、播种、施肥、喷药、灌溉、收割等生产环节实现精准化操作,大幅度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对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直接受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农业产业化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龙头企业将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导力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产品生产也正在由普通农产品生产向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渡,并逐步开展有机农产品生产。

  口粮消费是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占粮食消费总量的 50%以上。约 86%的稻谷用作口粮,约 80%的小麦用于口粮。稻谷、小麦、玉米分别约占口粮消费的58%、 30%、 9.5%。

  世界水稻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世界总播种面积、总产的 88.36%和 90.05%,其中:中国是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第二、稻谷产量第一的国家。

  我国进口稻谷和大米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比较单一,主要是泰国、越南及巴基斯坦;稻谷和大米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中部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是我国稻谷和大米主要出口地区,出口稻谷和大米为粳稻和粳米。我国稻谷和大米出口目标国主要是向日韩等国家出口。

  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地区,前述三个地区的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世界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 89.82%和 92.89%,其中:中国是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第二、产量第一的国家。我国小麦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以进口为主,基本没有出口。

  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宜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临三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包括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台湾北部均有小麦播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其中,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大的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等,这些地区非常适合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和积累;长江中下游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有利于小麦低蛋白和弱面筋的形成,是我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重点区域;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优质硬红春小麦主产区,所产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商品性能稳定,对进口硬麦替代性强,目前商品率保持在 80%以上。其中,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是五大小麦主产区。

  小麦是口粮消费的第二大品种,约 80%的小麦用于口粮,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 30%。近年来,小麦产量和进口量增加,小麦口粮消费随人口增长及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呈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

  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具有季节性规律。每年二季度是新麦上市期,而需求端处于淡季,小麦出现阶段性供应压力,价格稳中偏弱;三季度随着两节消费旺季到来,制粉需求旺盛,叠加饲料需求上升带动小麦饲用消费,价格逐步回升。

  乌克兰是我国第二大的玉米进口来源国(2021 年前 11 个月占比 27%)、第三大的大麦进口来源国(2021 年占比 25.75%) 、 以及第一大葵花籽油进口来源国(2021 年占比 64%)。

  中国大豆产量全球排名第四位,大豆消费量和大豆进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位。19/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高达 9600 万吨,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 90.4%。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巨大,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联动性很强。

  我国大连期货交易所现上市两个大豆期货品种:黄大豆 1 号和黄大豆 2 号。主要区别在于,黄大豆 1 号仅允许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而黄大豆 2 号可以使用转基因大豆及符合黄大豆 2 号交割标准的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与 CBOT 大豆表现出更强的联动性。

  我国大豆价格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每年 1-4 月大豆供应来自库存和进口,价格相对平稳;4-9 月是中国、美国大豆的种植、开花、灌浆时期,供给偏紧,而生猪补栏、水产养殖等拉动饲料需求,带动大豆饲用消费增加,大豆出现阶段性供需压力,价格会周期性走高;9-11 月,中国、美国大豆逐步进入收获期,市场供给稳步提升,大豆价格季节性回落。

  石油价格高企,利好农产品价格走势。由于石油价格波动会影响相关农产品的需求或供给水平,因此从历史复盘来看,石油价格的强势上涨基本都会引发相关农产品价格的高涨,尤其是与糖、棕榈油、豆油、 菜籽油等油脂的相关性更强。一方面,石油的主要替代品之一生物柴油的原材料包括棕榈油、豆油、 菜籽油等相关油脂,所以石油价格高涨将刺激棕榈油、 豆油、 菜籽油等相关油脂需求的提升,从而拉升其价格。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上涨也会促进燃料乙醇需求提升,由此将提高糖产国在新榨季乙醇用蔗比例,从而挤压糖产品产量。综合来看,近期石油价格的走强也有望对棕榈油、豆油、菜籽油、食糖等相关农产品价格起到一定带动作用。

  公司主要从事耕地发包经营;谷物、豆类、油料等作物的种植及销售;农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技术转让;信息处理和储存支持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肥料制造及销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等。

  耕地发包业务:实行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为主导,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公司是耕地资源经营主体,对权属内的耕地资源享有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通过对权属内的耕地发包经营和生产服务,统一组织、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联户家庭农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是双层经营的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承包方式取得耕地资源的经营权,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双层经营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双层核算,双重利益主体。公司及家庭农场均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二是双层管理、责任明确。

  公司的统一管理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其目的是为家庭农场提供最佳的生产经营环境与条件,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公司负责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投入,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培训及市场信息支持,采取面授、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家庭农场进行农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等。公司农技部门巡回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指导家庭农场进行播种、施肥、施药、病虫草防治和中耕管理。统一组织防洪除涝、防灾减灾,协调收获机械帮助家庭农场收获农产品,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产品晾晒、清选和储藏设施。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产品市场需求及价格信息,家庭农场负责其生产经营投入及生产过程管理和农产品销售,是家庭农场自我利益实现的基础,家庭农场采取的是“两自理、四到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即生产费、生活费两自理,地块、机械、核算、盈亏四到户。其收入来源于生产的产品对外自行销售的收入。这种经营模式既有利于调动家庭农场的生产积极性,分散生产经营风险,又有利于发挥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等优势。

  部分农业分公司家庭农场以农产品缴纳的承包费而形成的销售业务;部分农业分公司结合农产品市场行情,收购农产品再销售以获取收益。

  公司通过承包、 流转、托管等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从事稻麦原粮(含商品粮和种子原粮)种植, 分别通过大华种业和苏垦米业从事稻麦种子生产和大米加工业务,主要销售水稻种子、小麦种子、大米、小麦等农产品;在种植和加工基础上,公司以自营种植需求为支撑,形成规模化农资采购优势,取得优质、优价的化肥、农药以及秧盘等农资供应,并通过苏垦农服对外开展以农资贸易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务;同时,公司依托自身品牌及渠道优势,坚持“以种业、米业为主,多产业并举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通过金太阳粮油从事食用植物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优势:截至目前,公司已基本建立纵向一体化管控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和较为完备的内控制度。公司资源、资产、资金和人员实现公司统一管控;突出种业、粮油加工业两大核心产业,产业发展实现整体布局,下属龙头子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经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市场”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种植过程“五统一管理”,即统一作物和品种布局、统一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措施、统一农机作业标准以及统一农产品销售。

  优质耕地资源优势:公司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质耕地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规模连片,农作物品种和布局统一,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高,为公司种业、米业的发展和农资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地支撑;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齐全,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技术能力较强,农业产出率较高;三是农业标准化水平高,基地生产实行投入品的统一供应和规范化使用,构筑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屏障;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稻麦生产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涉及粮食种植业、种子加工业、大米加工业以及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等领域,各领域上下游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粮食种植业的上游主要涉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以及农业机械行业,下游主要涉及种子生产业、面粉加工业以及大米加工业等粮食产品加工行业;种子生产业的上游、下游均主要涉及粮食种植业;大米加工业的上游也主要涉及粮食种植业,下游主要涉及商品流通业、食品加工业以及餐饮业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上游主要涉及原料种植业及毛油进口贸易,下游主要涉及商品流通业、食品加工业以及餐饮业等。从公司全产业链的角度理解,公司所涉业务领域的上游主要涉及化肥、农药等农资行业以及农业机械行业,下游主要涉及种植业、商品流通业、食品精深加工业以及餐饮业等。

  (注:文章参考华创证券王莺粮食种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国信证券鲁家瑞粮食安全主题深度报告、华安证券王莺国内主粮供给平稳, 玉米大豆价格趋势上行研究报告、北大荒2021年、2020年年报、苏垦农发2021年、2020年年报、苏垦农发招股说明书)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