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主页.『名宇娱乐』.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27 23:56    文字:【】【】【
摘要:主页.『名宇娱乐』.主页 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介绍十年来河南变化,交出一份河南答卷。发布会结束后,大河财立方连麦7位专家学者、企

  主页.『名宇娱乐』.主页8月28日,中共河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河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介绍十年来河南变化,交出一份“河南答卷”。发布会结束后,大河财立方连麦7位专家学者、企业家,聚焦#畅谈河南这十年#话题,解读发布会上公布的关键数字。

  围绕粮食安全话题,记者连麦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王晨阳。

  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1/4;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今年夏粮总产762.61亿斤,单产447.25公斤/亩,均再创新高。

  从数据上看,河南在粮食生产方面实现“稳赢”。但“稳赢”背后,是河南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稳步推进,逐步提高,扛稳了粮食安全重任。”王晨阳这样概述十年来河南粮食生产的变化,他表示:“‘稳’表现在面积稳定,我省常年麦播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对稳定。‘逐步提高’体现在单位面积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有明显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晨阳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群策群力,在政策、人力、财力和物资等方面给以充分的支持和保障。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用于支持赤霉病、条锈病等主要病害防控,尤其是南部地市防控全覆盖。一些惠农政策保证了作物种植面积稳定,提高了种粮积极性。

  河南着力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造了高标准良田。“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作物稳产增产的“压舱石”。 “十二五”以来,河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758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近七成,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2020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

  王晨阳介绍,优化品种布局,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科技对丰产的贡献率。以小麦为例,每年在麦播前,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单位均组织专家,讨论确定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意见、麦播技术方案、春管技术意见、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等;成立“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两病一寒”防控专家督导组,深入各地市开展小麦技术服务和督导工作。省科技厅则组织全省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等,为小麦科学应变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优质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粮食丰产的背后,离不开良种的支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作物增产的基础,回顾河南粮食生产、增产的历程,作物品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次发布会公布,河南农作物供种能力约占全国1/10,全国小麦推广面积前10位品种中河南占了4个。

  王晨阳介绍,以小麦为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品种经历了8次品种更替,现在正经历第9次的品种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迭都带动河南小麦产量的明显提升。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使用较多的小麦品种是碧蚂1号、阿夫、阿勃,产量一亩不超过150斤;到70年代、80年代,种植郑引一号、郑州761,百泉3217、宛7107、偃师9号等品种,产量逐渐达到300斤、400斤。“目前,我们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40公斤,接近900斤。”

  “近10年来,小麦品种变化也很明显。2010—2012年前后,以矮抗58为代表的一批小麦品种推广利用,带动了河南小麦产量提高,高峰时矮抗58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于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晨阳介绍,近两年,一批既具有高产潜力又优质的小麦品种逐渐成为主导品种,比如郑麦379、郑麦1860、百农4199、周麦36、西农511、新麦26等,在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就高产方面,2022年多个点实打验收超过900公斤。”

  对于增产的原因,王晨阳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农田基本建设,增加了旱涝收田;品种潜力提高,布局优化;推广了一批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加强了科学田间管理督导和技术服务以及有利的气候条件。

  目前,河南农业大学正推进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建设主要职责是什么?建设情况如何?

  “按照科技部的总体规划,要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晨阳介绍,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是由河南省政府支持,省科技厅组织,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7家优势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协同建设。

  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黄淮、服务全国、创新驱动、引领未来”;旨在聚焦原始创新、突出技术研发、解决产业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实现产业提升、保障粮食安全。

  具体来说,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目标包括:攻克一批制约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标志性小麦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流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平台,为实现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记者查询了解到,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明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王晨阳介绍,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基地作为区域布局“一核”的重要建设内容,打造具有引领型突破能力的粮食科技创新平台。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