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首页[博9娱乐平台]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0-25 21:54    文字:【】【】【
摘要:首页[博9娱乐平台]首页 一、较靠实的单产潜力 近十多年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亿亩左右,单产和总产持续稳定 提高。2022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为4.42亿亩,单产达472.0公斤/亩,

  首页[博9娱乐平台]首页一、较靠实的单产潜力 近十多年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亿亩左右,单产和总产持续稳定 提高。2022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为4.42亿亩,单产达472.0公斤/亩,总产达2.1亿 万吨。 自2004年以来,我国水稻大面积平均单产明显提高。从2017年单产突破 470公斤/亩,连续6年单产稳定在470公斤/亩左右,虽在全世界处于较高产量水 平上,但从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还存在着较大的较靠实的增产潜力。 2006年以来,本团队以无栽培经验的研究生,设计统一的精确定量栽培 方案,相继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以籼粳杂交稻品种,与试验区当 地代表性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品种进行统一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力比较研究, 表明这些地区水稻栽培上均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 (一)在江苏(常熟)麦茬栽培不同类型品种单季稻亩产670-840kg ,比江 苏平均单产高出70-140kg。 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差异(江苏常熟,2012-2014) 品种类型 品种 产量(kg/亩)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籼粳杂交稻 甬优12 813.6 840.6 833.6 甬优15 840.7 833.5 827.0 甬优538 853.5 853.5 840.7 甬优1540 833.6 833.7 820.5 平均 835.6 a 840.6 a 830.5 a 常规粳稻 武运粳29 773.4 767.9 760.9 武运粳30 767.4 773.3 767.8 平均 770.4 b 770.6 b 763.9 b 杂交籼稻 扬两优6号 680.8 679.7 673.5 两优培九 673.5 673.1 680.4 平均 677.7 c 676.4 c 677.5 c (二)在浙江(宁波)不同类型品种的单季稻亩产为680-850kg ,与大面积 均产相比增幅较大。 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差异(浙江宁波,2013-2014) 品种类型 品种 产量(kg/亩) 2013年 2014年 籼粳杂交稻 甬优12 820.6 813.5 甬优15 840.4 847.6 甬优538 827.5 813.4 甬优1538 820.0 833.5 甬优1540 847.4 833.0 甬优4540 840.6 827.5 平均 832.5 a 828.3 a 常规粳稻 秀水09 767.4 693.7 秀水134 693.3 687.2 平均 700.4 b 690.4 b 杂交籼稻 中浙优1号 680.7 675.3 两优培九 673.6 673.7 平均 677.7 c 674.5 c (三)在江西(上高)不同类型品种双季晚稻亩产640-780kg ,与大面积均产 相比增幅很大。 表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差异(江西上高,双晚,2013-2014) 品种类型 品种 产量(kg/亩) 2013年 2014年 籼粳杂交稻 甬优538 773.5 780.7 甬优2640 760.7 767.1 甬优1540 727.2 753.6 甬优1538 720.9 740.7 甬优4540 700.4 727.2 平均 736.4 a 753.3 a 常规粳稻 武运粳29 633.8 647.7 镇稻5108 627.2 640.3 平均 630.5 b 643.5 b 杂交籼稻 五丰优T025 637.8 647.4 天优华占 627.2 633.2 平均 632.5 b 640.3 b (四)在东北黑土地上,2022年辽、吉、黑水稻单产分别为549.4kg 、547.3kg 及503.2kg ,而黑龙江北大荒农垦单产高达620.4kg ,表明全程机械化精确定量 规模化栽培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2022年东北三省与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水稻单产 (五)农业农村部长期坚持在全国开展的水稻高产创建、绿色高产高效创 建行动,经实产验收的连片丰产方单产一般比当地均产增长15-30% ,表明 多地大面积水稻生产均有较大增产空间。 相对产量( * )(六)据朱德峰等人对我国南方稻区的研究与分析,表明无论是早稻、中 相对产量( * ) 180%-200% ,这说明农民种植的一般大田用好技术的增产潜力是很大的。 农民一般田块产量 农民一般田块产量 水稻品种产量 高产栽培示范产量 (朱德峰等 ,2015, 中国农业科学) 二、大面积水稻栽培挖潜提产的技术途径 从前面比较研究与示范结果很清楚的看到,无论哪个稻区水稻从种到收的栽培全过 程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可见栽培在挖潜提产上大有可为。下面提出挖潜提产若干栽 培技术途径,供大家参考。 (一)挖潜提产的几个基本技术途径 1. 鉴选丰产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使品种布局具有稳靠的提产潜力 根据主产区生态特点与稻米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收集在该区主体种植制度下 机械化栽培适宜生育类型的、近3年审定品种,或正在参加区试的综合性状优良(产 量达较高水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或符合地方优质食味水稻要求的,综合 抗性达到国家或省级部门品种审定要求)的苗头性品系,经室内品质测定分析,淘汰 品质不达标的材料,进而根据水稻品种生育类型开展规范性的田间比较试验,对产 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丰产优质高效协同的综合评价标 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丰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 以江苏粳稻为例,在经研究建立了丰产优质高效品种的分级标准后(见下表),各 项指标达该标准的品种可筛选为适宜种植的丰产优质高效协同的水稻品种。“十三五” 期间,筛选出的徐稻9号、南粳5718 、南粳46 、南粳9108 、宁香粳9号、苏香粳100等,已 成为大面积主推品种。 表 优质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与定等分级标准 评价指标 非软米水稻 软米水稻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整精米率(%) ≥67.0% ≥61.0% ≥55.0% ≥67.0% ≥61.0% ≥55.0% 垩白度 ≤2.0% ≤4.0% ≤6.0% ≤6.0% ≤8.0% ≤10.0% 直链淀粉含量(%) 14~20% 6%~14% 蛋白质含量(%) 6.5%~9.0% 食味值 ≥75 ≥70 ≥65 X≥90 ≥85 ≥80 表 高产高效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与定等分级标准 评价指标 中熟中粳 迟熟中粳 早熟晚粳 高产高效 中产中效 高产高效 中产中效 高产高效 中产中效 产量( t hm-2 ) ≥9.75 ≥9.00 ≥10.00 ≥9.25 ≥10.25 ≥9.5 *氮肥偏生产力( kg/kg ) ≥36.5 ≥33.5 ≥37.0/ ≥34.0 ≥37.5 ≥34.5 **有效积温产量( kg℃ hm-2 ) ≥4.0 注:*氮肥偏生产力(kg/kg)=水稻施氮后的单位面积籽粒产量(kg/ hm-2 )/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kg/ hm-2 ),**有效积 温产量(kg ℃ hm-2 )=水稻单位面积籽粒产量/生育期有效积温(℃) 2. 合理选用栽培方式挖潜提产 目前,生产上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机插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抛秧) 、直播稻 (旱直播、水直播)与手栽秧(手工抛秧)。 从充分发挥水稻品种产量潜力而言,不同栽培方式表现为手栽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直 播稻。研究结果表明(下表),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均以手栽最高,(毯苗)机插次之, 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毯苗)机插减产为13.9-46.9 kg/亩,直播减产为79.2-174.8 kg/ 亩。 从有利于规模化、全程机械化与水稻稳定丰产优质高效等综合因素权衡,以机插栽培为主 体应用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尤其是多熟制地区与热量紧张地区更是如此。 而在机插栽培中,钵苗机插产量优于毯苗机插,其增产原因是产量结构上 表现为在获得适宜穗数同时,能形成大穗,群体库容大,结实性状好,产量 高。 不同机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品种 机插 方式 穗数 (104/667m2) 每穗 粒数 群体颖花量 (104/667m2) 结实率 (%) 千粒重 (g) 实产 (kg/667m2) 增幅 (%) 甬优 2640 钵苗 毯苗 15.65 15.79 244.56 221.70 3828.11 3500.05 94.13 94.18 25.83 25.48 905.57 818.76 10.60 武运粳 24号 钵苗 毯苗 21.27 21.39 142.85 132.63 3037.80 2837.39 96.24 96.15 27.89 27.87 795.31 739.68 7.52 宁粳 3号 钵苗 毯苗 22.37 22.56 133.54 124.14 2986.87 2800.87 96.08 95.25 27.27 27.32 765.97 710.09 7.87 淮稻 5号 钵苗 毯苗 24.68 25.16 107.45 99.36 2651.69 2499.96 97.02 96.50 27.41 27.53 680.99 642.14 6.05 淮稻 10号 钵苗 毯苗 23.42 23.83 109.56 101.67 2566.41 2422.24 96.58 96.85 27.28 27.23 657.10 621.47 5.73 采用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已在不同生态区创造水稻超高产典型纪 录。 兴化钓鱼镇百亩钵苗攻关方,稻麦两熟下连续5年创造产量超900公斤/亩的纪录; 安徽白湖农场2015年应用钵苗机插甬优1540 ,亩产达1020.5公斤; 广东龙田镇2016年应用钵苗机插双季稻产量突破1537.78公斤/亩; 黄海农场2019年应用钵苗机插中科嘉优1号,亩产达1008.5公斤。 近两年钵苗机插在浙江温岭市取得晚稻亩产比毯苗机插增50-100kg的实绩。 3. 精确培育壮秧挖潜提产 实践表明,即使选用了超级稻品种,也确定了最佳播期,若培育不出 壮秧,要实现高产是比较难的,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关键技术中的核心, 是基础性、前提性核心。 壮秧的意义: 1. 壮秧本田发棵快,缓苗期短,可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2. 可以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有利于高产足穗与大穗的形成,特别是大穗型品种。 3. 抗灾性好,例如抗低温、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稳产。 4. 肥料利用率高,减少化肥、农药等的施用,节省成本。 5. 壮秧提供栽培调控主动权。 高产栽培对壮秧要求十分严格。机插毯苗处在密生生态条件 下 ,株间内卷性强 ,因此更需要培育适龄壮秧 。毯苗上秧苗 “齐、壮、匀 ” ,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缺穴、漏穴,且 栽后活棵快 。弱苗或超秧龄秧苗 ,机插效果差 ,且栽后发棵 慢、缓苗期长,甚至僵苗。 机插秧苗器官分化图(3叶1心) 叶 (1)1-3叶时功能叶 (2)第4叶是心叶; (3)第5 、6叶幼叶; (4)第7叶叶原基。 根 (1)芽鞘节和 不完全叶节根 发根完成; (2)第1(完全)叶节根正在 发根 ; (3)第2 、3叶节根原基形成。 分蘖 (1)不完全叶和第1叶腋的分 蘖在机插密播育秧中一 般不 能长出; (2)第2 、3叶腋的分蘖芽由于 机插植伤重不能长成分蘖。 分化发育弱,易形成弱苗。 专题试验表明,在秧盘中因密度大,幼苗根叶蘖分化发育均受到不良影响,一般超过4叶,秧龄越大, 秧苗素质越差,尤其是成苗率和单位面积上的成苗数急剧下降。大面积生产上,超龄稻秧较为普遍,明显制 约发苗增产。 机插秧的适龄 因此,尽管机插标准壮秧有一系列指标,但其中“适龄”最为重要。 目前生 产上不能及时适龄移栽,常栽超龄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超秧龄导致秧苗素质变 差,机插时造成大量的缺穴漏插现象,直接导致群体最终穗数的不足,尤其秧龄 超过25天以后,插入大田形成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20天显著减少,产量显著 降低。 机插壮秧的形态标准 (1)秧龄不超过3叶1心 (2)株高12~17cm (3)苗基粗大于2.5mm (4)不定根数大于11条 (5)叶长大于叶鞘长 (6)叶色鲜绿、无黄叶 (7)无病虫 4. 精细整地、精确栽插挖潜提产 “精确栽插”指精确定量机械栽插,建立大田高质量的群体起点。包 括基本苗数精确计算、栽插深度的调节,以及提高栽插质量的其它配套 措施。 (1)精准确定大田基本苗 主要是根据品种类型特性用凌启鸿教授建立的公式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并明确亩插适宜 穴数和穴栽苗数。 产量( kg/hm2)产量( kg/hm2)1100011000淮稻9号1050010500A1 A2 A 产量( kg/hm2) 产量( kg/hm2) 11000 11000 淮稻9号 10500 10500 A1 A2 A3 10000 10000 9500 9500 9000 9000 8500 8500 本课题组在兴化采用小穗型、中穗型 和大穗型三种穗型水稻品种进行的机插稻 栽插规格研究结果可供参考,试验设计每 亩分别栽插1.5 、1.7和1.9万穴三种密度处 理,每穴分别栽插1 、2 、3 、4 、5苗五种苗 数处理。结果表明,产量与栽插穴苗数均 呈二次曲线万穴,小 穗型、中穗型、大穗型每穴分别栽插4、 3 、2苗时,产量最高(右图)。 淮稻5号 淮稻5号 A1 A2 A38000 0 1 2 3 4 5 6每穴苗数 0 1 2 3 4 5 6 每穴苗数 每穴苗数 图 2 不同栽插规格与中穗型品种产量的关系 产量( kg/hm2)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9优418 A1 A2 A3 0 1 2 3 4 5 6 每穴苗数 产量( kg/hm2)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Ⅲ优98 A1 A1 A2 A3 0 1 2 3 4 5 6 每穴苗数 图 3 不同栽插规格与大穗型品种产量的关系 根据移栽密度的专题试验结果和高产田块的综合调查结果,认 为: 大穗型品种(特别是杂交稻组合),栽插密度以亩栽1.5~1.7万 穴,每穴2苗左右为宜,如常优5号、甬优1540 、晶两优1212 、荃两 优532等。 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品种栽插密度宜为亩1.7~1.9万穴,每穴3- 4苗左右为宜,如南粳9108 、南粳5718 、宁粳9号、南粳46 、华粳5 号等品种。 早熟品种或分蘖性弱的品种,每穴4苗为宜。 (2)精确控制栽插深度 栽插深度直接影响着机插稻活棵与分蘖。栽插过深,活棵慢,分蘖发生推迟,分蘖 节位升高,地下节间伸长,群体穗数严重不足;栽插过浅,容易造成漂秧。 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深度群体产量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插深2.0~4.0 cm和大于4.0 cm分别较插深1.0~2.0 cm减产8.4%和18.9%;其分蘖发生消长过程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专题试验和高产栽培实践表明,机插稻栽插深度调节控制在2.0 cm左右有利于高产所需 适量穗数和较大穗型的协调形成,为最终群体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3)精细整地,提高栽插质量 ① 精细整地,沉实土壤 尤其在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更要强调提高整地质量。秸秆必须切 碎深(旋)耕(18-20 cm)均匀埋没,大田整地要做到田平,全田高低差 不超过3 cm,表土上烂下实,田表洁净。 为防止壅泥,水田整平后需沉实,沙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沉实1-2 天,粘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时,保持 薄水机插。 ② 高质量栽插 调整株距,使栽插密度符合设计的合理密度要求。 调节秧爪取秧面积,使栽插穴苗数符合计划栽插苗数。 提高安装链箱质量,放松挂链,船头贴地,使插深合理均一。 田间水深要适宜。水层太深,易漂秧、倒秧,水层太浅易导致伤秧、空插。一 般水层深度保持1-3cm,利于清洗秧爪,又不漂不倒不空插,可降低漏穴率, 保证足够苗数。 培训机手,熟练操作。行走规范,接行准确,减少漏插,提高均匀度,做到不 漂秧、不淤秧、不勾秧、不伤秧。 5. 群体动态精确调控挖潜提产 按照水稻高产共性生育动态模式精准调控群体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穗前够苗;高峰苗期基蘖数是预期穗数的1.4-1.6倍;孕穗期 LAI 7.0;抽穗后增加生物量500kg/亩;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叶色黑,之后到拔节期叶色褪淡显黄,长穗期叶色回升, 扬花后叶色平缓下降。 要实现上图高产动态模式,一定要抓住肥水耦合关键点的调 控。 (1) 精确施肥 水稻高产栽培一定要精确定量施肥,即应用公式计标总施氮量(施 氮量=(水稻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 ,并合 理运筹(基蘖肥与穗肥比例5:5或6:4)。不管是机插稻还是抛秧稻,其 中最关键的要点就通过生育前期茎蘖动态和叶色的合理调控,确保5-6 个节间类型品种穗肥追施在倒4叶、倒3叶期,4个节间类型品种确保穗 肥追施在倒3叶、倒2叶期。 图 基蘖肥穗肥比例与产量关系 图 不同追肥叶龄期对常产量的影响 图 基蘖肥穗肥比例与氮素利用率 图 不同追肥叶龄期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2)精确管水 实施以早搁田为特征的 浅.搁.湿 定时定量灌溉模式 依生育进程系统实施定时、定量的灌溉指标,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一个叶龄期 (如图中所示第10叶)、群体茎蘖数达到80%够苗时早搁田的全程“浅-搁-湿”灌溉模式 , 改革了大面积生产上以保持水层为主、拔节期迟搁田或不搁田的传统灌溉方式。 这种模式前期以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为重点,中后期以 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增强结实群体光合生产率为目标。 10 10 浅 搁 湿 薄水栽秧。活棵分蘖期以浅水层为主,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 够苗到拔节期分次轻搁田。拔节后至抽穗灌浆期实施干湿交替灌溉。 6. 实施健康抗逆栽培挖潜提产 我国水稻栽培区域十分广阔,生态、生产条件复杂,加之气候变化及水 稻种植制度与栽培方式的演变,水稻生产灾害呈现频发重发状态。近几年水 稻生产自然灾害主要有高低温、干旱和暴雨台风等。因此研究水稻高低温、 干旱和洪涝灾害品种耐性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和灾害损失评估方法,选育抗 灾品种,创新避灾抗灾水稻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研究水稻高低温、干旱和 洪涝等灾害的预警和抗灾减灾技术,建立品种、环境和栽培技术结合的灾害 防控技术体系,是实现水稻稳定挖潜提产的重要措施。 (二)水稻区域平衡栽培,挖潜提产 我国是个水稻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其中不同主产区大面 积栽培水平是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有些主产省经济上去了, 不但水稻面积下去了,而且机械化栽培水平不高,单产水平也不高, 有些还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突出各 主产区栽培上因地制宜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有强度地提升区域 栽培水平,是我国水稻生产现代化的最现实的重大科技需求,是挖 潜提产的重要途径。 1. 长江下游单季稻区 主要包括江苏、上海,在稻麦两熟制下种植常规单季粳稻为主,是地势平坦的水稻高产区,机械化栽培程 度较高。近20年水稻单产总体上稳中有增,2021年江苏、上海水稻单产分别为596.2 、546.7公斤/亩,高出全国 平均单产(亩产474.2公斤)100公斤左右。 水稻产量提升栽培技术途径建议: ① 加强适合规模化大面积稳定高产优质高效协同规律与栽培新技术研究,创建亩产650-700kg高产县(市、 区),以带动该区进一步优质高产增收; ② 研究软米水稻高端大米品牌标准化栽培技术; ③ 加强高质量秸秆精准无害化还田与肥水药高效精准施用的绿色栽培新技术研发,解决秸秆还田质量不高 与肥水药过量施用等突出问题; ④ 研创达到绿色优质丰产高效协同的智能化“无人化”栽培新模式新技术; ⑤ 研究适合多元化需求的稻作新技术。 2. 长江中下游单、双季兼作稻区 主要包括浙、皖、赣、鄂、湘,近20年来水稻单产稳中有升,2021年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水稻单 产分别为493.8 、422.1 、404.4 、552.6 、450.4公斤/亩,其中浙江、湖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江西、湖南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 该区早稻亩产400公斤左右,晚稻亩产400-460之间;安徽、江西、湖南中稻亩产430-490公斤,湖北中稻亩产 最高。 水稻产量提升栽培技术途径建议: ① 该区是我国杂交稻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建议加强杂交稻优质高产高效协同规律与适用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② 研究重要双季稻地区两季(包括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增效的协同规律与全程机械化栽培新技术,为双季稻持续 发展注入活力; ③ 通过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尽快提高中低产地区的产量水平,使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④ 研究适合多元化需求的栽培新技术新模式(特别包括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 3. 西南单季稻区 主要包括川、渝、黔、滇,该区以单季籼稻为主,近20年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单产有所提升,川、渝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黔、滇低于全国水平。2021年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水稻单产分别为531.0 、498.9 、431.2 、435.0 公斤/亩。 水稻产量提升栽培技术途径建议: ① 开展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寡照生态条件下稳定优质丰产高效协同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② 加强主要山地生态类型本土化稳产丰产优质栽培规律与栽培技术研究; ③ 加强多元化特色品牌稻米栽培技术研究; ④ 加强盆地平原、丘陵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4. 华南双季稻区 主要包括粤、桂、闽、琼,近20年来面积不断下降,该区单产稳中有升,但是我国单产水平最低的地区。 2019年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水稻单产分别为402.9 、386.2 、437.3 、374.0公斤/亩,各地均低于全国单产,但 长粒型籼稻优质栽培具有明显优势。 水稻产量提升栽培技术途径建议: ① 要保住面积,大力加强双季稻(包括再生稻)大面积丰产高产栽培规律与突破性栽培技术研究; ② 进一步加强长粒籼高端丝苗优质米标准化栽培研究; ③ 加强丘陵山区适用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④ 加强区域化抗逆防灾的优质丰产协同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5. 东北寒地黑土单季稻区 主要包括辽、吉、黑等地,稻季有效积温偏少,生长前期与后期均可能遇到低温冷害,但地平土肥,机械化程 度高,是优质水稻生产优势区,且单产水平也较高。2021年辽、吉、黑水稻单产分别为543.7 、545.2 、 502.3公斤/ 亩。 水稻产量提升栽培技术途径建议: ① 针对黑土退化等问题,突出秸秆高质量还田与创造全程耕作相融合的黑土保育栽培模式研究; ② 加强优质丰产高效协同栽培规律与技术的研究; ③ 加强高端品牌稻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④ 加强向前延伸生育期的长龄工厂化壮秧培育与高产优质栽培研究; ⑤ 加强智慧化“无人化”规模化栽培新技术研究; ⑥ 加强不同积温带优质丰产高效核心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研究。 三、大面积水稻挖潜提产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政府调控,强化有效扶持与投入 围绕水稻单产品质效益三提升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突出发展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的指 导意见与中长期实施规划,部署一批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实事项目。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加 强水稻大面积产能提升的科技、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投入与扶持。建议以县(市、区)成建制开展水 稻单产递增1%的大行动。 出台有利于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发展的政策,如加快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 适合全程机械化与“无人化”生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机购置及装备的补贴,提高机插稻补 贴(例如育秧至整地机插给予全补贴)等。在政府科学指导和监管下,引入市场参与机制,鼓励社 会资本和农民以债权、股权和资产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高标准水稻栽培基础设施。 适当地提高稻谷收购价格,确保稻农赚钱获利,切实调动农民种稻提产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我国栽培科技研发创新与示范的优势 以栽培科技的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全国水稻大面积平衡丰产优质增效。以丰产优质 高效协同为目标,以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群体质量调控、精确定量栽培、机械化栽培等 已有适用技术为基础,重点紧扣水稻全面全程机械化栽培,部分地区创造条件走向栽培 “无人化”等方面核心技术,加大科技定向投入与攻关,推出切合我国不同主产区的现 代栽培技术,以揭榜等的方法,组织稻米产业大攻关,成建制地创建单季水稻亩产700 公斤、双季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超高产县(市、区),打造以科技链推进产业链提档升 级的稻米产业大品牌,用高水平的标志性实用成果与典型引领全国水稻生产再上新水 平。 (三)扎实推进水稻先进适用栽培技术落地转化与实践应用 这当中急需创新完善政府推广部门为主导、多元参与协同的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进 推广队伍能力的现代化,提高社会公益性技术的扩散效率与技术应用效果。要根据水稻产 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科学地区域化鉴选出丰产优质抗逆品种与农艺农机融合、资源节约集 约、农田生态系统养护等特征的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成果(例如本人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在全 省推广水稻十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采纳),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水平的集成示范,建立一批 丰产优质高效的标杆式展示基地,开展水稻 “大丰收”的大竞赛。还要创新推广模式与 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有效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真正使技术能有效地入户到 田,实现技术供需双赢的高效对接。 (四)强化稻米产业技术链链衔接机制 强化稻米产业技术链链衔接机制,推进稻米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 合,打造品牌稻米产业,统筹协调好链节之间的利益机制,确保稻农能 从中挣钱获利,从而增强农民种稻增产积极性。要大力强化链主及其带 动作用,进一步走好“政策引导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致富稻农” 的好路子。 总之,我国各地水稻挖潜提产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一定要牢固 的树立水稻科技自立自强、稻米产业自立自强的观念,因地制宜地突出 各自的主攻目标与重点,努力推出能落在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成 果、重大成果,为我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口粮安全作出我们科技工 作者的应有贡献。 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pt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三级上 The New Teacher 课件.pptx

  河北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金融市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