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合景测速注册_荣耀_世间_明其德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08 20:34    文字:【】【】【
摘要:合景测速注册_荣耀_世间_明其德 世界上,大豆只有两个买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购买力,远胜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个数是什么概念呢,大豆最大出口国巴西,这

  合景测速注册_荣耀_世间_明其德世界上,大豆只有两个买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购买力,远胜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个数是什么概念呢,大豆最大出口国巴西,这两年疯狂种大豆,一共的收获量才是一亿吨多点,而收获量最大的美国,收获量一般是1.5亿吨左右,剩下的阿根廷只有不到5000万吨。

  这些黄澄澄的大豆到了国内,不是用来给人吃的,而是变成豆粕和豆油,豆粕添加进饲料,豆油变成世面上的油……

  而国内的大豆,产量大概是3000万吨,且用途不同,国内大豆主要是做成豆制品供我们食用。也就是说,如果要大力发展大豆种植,我们还得开辟出一个至少年产一亿吨的大平原,专门供给大豆种植,而就按美国的亩产来看,需要8800万英亩,也就是35600000公顷,相当于三个河南省的种植面积。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铲平,让印度洋的暖流吹拂西藏高原,然后在上面种满大豆,也许就够了。

  我是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的田志喜,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豆之道”的故事,也是我们对破解大豆危机困局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说起大豆,我想大家也并不陌生,我们常说的豆油、豆腐、腐竹、豆浆、毛豆,可能是许多朋友喜欢的食物,但是也许有些朋友不太清楚的是,大豆还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动物饲料中的植物蛋白,主要是来自大豆的。

  正是由于大豆的多种用途,我国需要每年消耗大量的大豆,具体消耗多少大豆呢?

  这是1995年以来我国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一个数据统计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我国对大豆的需求在逐步地上升,并且更多地依赖了进口。到目前我们有80%~85%左右是依赖于进口,也就是说,我国的大豆供需存在很大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本人在博士期间主要是做稻米蒸煮品质的研究,也就是米饭好吃不好吃,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2011年回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工作,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当时就面临着一个选择,将来要开展什么研究?

  正是看到了我国对大豆的这种需求,所以我们就把实验室的目标定位在大豆的研究上,就想着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大豆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经过分析就认识到,我国大豆危机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口多,耕地比较少,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口一部分的粮食,来满足我们粮食的缺口。

  这是1961年以来,我国四大主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单产变化情况。从这组数字大家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水稻、小麦和玉米在过去六十年,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翻了2~3倍,甚至更多,但是大豆的单产有一定的提升,但没有一个实质性飞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过去的六十年,水稻,小麦和玉米经过了一个育种的革新,也就是矮化、密植。这种育种的革新,使得单产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我们常说的——绿色革命,大豆为什么缺乏这绿色革命呢?

  从这个图片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大豆的种子的着生部位,和其他三个主粮作物是明显不同的,因为水稻和小麦,它的种子主要着生在顶端,这样降低株高对它的单产影响不大;而玉米的种子主要着生在中部,但是它的果穗比较少,大家可以看到只有1~2个,所以降低株高对它的单产影响也不大;但是大豆不同,可以看到它的种子着生在植株从上到下的各个部分,如果一旦降低株高,对它的单产影响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降低株高,通过密植,是难以实现大豆的绿色革命的。

  这就需要我们突破现有的育种思维模式和育种的手段,来综合地改良大豆的不同性状,才能达到实现大豆绿色革命的目的。

  我们回顾一下育种技术革新的历程。到目前为止,我们育种技术已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革新,正在探索第四次——也就是设计育种。

  在过去的三次育种的手段中,人工驯化选择是最原始的一种育种模式,它周期比较长;而传统杂交育种有很大的盲目性,它效率比较低;而分子育种主要是对少数性状的改良。这三种育种的技术模式,虽然对大豆的产量提升有一定的贡献,但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质的突破。

  设计育种不同,它可以根据目标进行设计,实现不同性状的综合定向改良,这正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大豆绿色革命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设计育种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可能能帮助我们快速实现大豆的绿色革命。

  如何开展设计育种呢?其实它在思路上是比较清晰的。把不同的优良性状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超级的大豆。

  如何把它聚合到一起呢?比如说高产、优质、高抗这些优良性状。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来决定的,如果我们首先找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这些基因,然后再把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分子的手段,或者通过杂交的手段聚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超级大豆。

  打个比方,我们要创造一个未来综合了不同种类型、优良性能的一个超级汽车,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找到能够构建这个超级汽车的零部件。我们的汽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每个汽车都有它的优势和它的劣势,只有找到一个更为综合的零部件的五金店,才能够组装我们未来的超级汽车。

  对于大豆设计育种,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豆也分为不同种的类型,包括野生大豆、农家种、栽培品种,它们的形态各异,并且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是因为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组。

  如果我们以某一类大豆的基因组为模板,进一步地升级改造,是很难达到绿色革命这个超级大豆的目的。所以我们就要构建一个囊括了不同种类型的大豆的基因组信息的一个整合基因组,才能够实现未来的超级大豆的这种设计。

  其实以前科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泛基因组。我们选择一个能够代表这个物种的不同的个体,然后把每个个体的基因组进行组装,然后通过比较,找出不同个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一定的手段,把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整合,就形成了一个标准的综合的基因组。

  以某一个基因组为起点,然后顺序地把它不同的那些序列,顺序地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线形的基因组。但是大家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有很大的缺陷,因为以不同的个体作为起点,所构建的基因组是不同的,虽然这都是来自这一个物种的标准基因组。所以说它这个缺陷是我们难以跨越的,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利用图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因为它可以单独地把变异的位点和变异的信息记录下来,将原来的这种线型的、一维的基因组,转化为这种图形的二维的基因组,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在理论上很完美地解决了我们以前传统基因组的瓶颈,那是否可以实现呢?其实在植物中从来没有做过,我们就想对大豆的图形结构基因组做一个尝试。

  当时把这个想法和我们的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他感觉压力非常大,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但是他又同时感到非常兴奋,同样的道理,也是从来没有人做过。

  正是在这种兴奋与兴趣的驱使下,我们夜以继日地开展了研究,非常幸运的是,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们顺利地把这个工作完成了,也就发表在《Cell》杂志上,然后也被评为2021年的“中国农业十大科学进展”之一。

  大家就会问,这个图形结构基因组和传统的基因组有什么优势呢?我们知道现在的大豆基本上都是黄色的,但是它的祖先其实是黑色的,但如何从黑色逐渐转变成黄色呢?通过我们图形结构泛基因组的研究,就清楚地展示了它的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导致了这种大豆种皮颜色的变化;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大豆其实有些是比较暗淡的,有些是比较有光泽的,我们都喜欢这种有光泽的,一种是因为我们的感官,第二种是因为它的含油量比较高。但是它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我们这个图形结构泛基因组比较,大家就可以看到,是因为这种有光泽的大豆多了一段基因,其实这种分析在以前传统的基因组是难以实现的。

  正是在这种基因组的驱动下,我们和我们的合作者一起克隆了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调控基因,包括了产量品质相关的,叶绿素降解相关的,光周期相关的,抗逆相关的,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来组装超级汽车的那些零部件,那下一步是不是就可以组装我们的超级汽车呢?

  其实还没有那么简单,还有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最佳个体和协同提高的一个问题。还是以超级汽车为例,我们找到零部件,如果它们的型号不匹配,是不是我们不能组装起来?第二个,即使这型号匹配,但是性能不匹配,它的发动机超强,但是它的轮胎和底盘不能够支撑,是不是发动起来也有一定的问题?

  其实在植物体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它的相互基因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相互作用,它这种相互作用,就使得性状之间产生一种协同,或者是一种拮抗,这就需要在育种中进行平衡。

  刚才说我们克隆的一个控制种子大小的基因,也就是产量相关的基因,在我们深入的研究中发现,它不仅仅控制了种子大小,还控制了品质,也就是说它使种子变大的同时,使油含量上升,但是蛋白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野生的大豆,它的种子比较小,但是它的蛋白比较高,油含量比较低;现在的栽培大豆,它种子变大了,油含量提升了,但是蛋白下降;

  我们都知道,大豆的植株上生长着一些绒毛,有些品种绒毛比较多,有些绒毛比较少,甚至有些没有绒毛,那这绒毛有什么用呢?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就发现,它和大豆的抗旱有一定的相关性。比如说绒毛多了,它就不抗旱。在我们育种中就找那些绒毛比较少的品种,是不是就更好呢,因为它比较抗旱;

  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时也发现,它还和另外一个性状相关,就是抗虫,绒毛少的它不抗虫,绒毛多的抗虫。

  所以说我们在育种中,就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绒毛在一个比较适合的程度上,既抗旱,又抗虫。所以说,真正的育种,要做到不同性状的协同改良,做到“阴阳得位,形完美”。

  但是如何才能够让我们自己来设计它,做到这种“阴阳得位,形完美”呢?这就需要找到它真正遗传上的内在调控网络,也就是植物体的基因之间这种关系,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对大豆的84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然后就找到了它们的调控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清楚地解释了性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有些基因同时控制着不同的性状,有些基因单独地控制着一个性状,使得不同性状之间,有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如何利用这个网络呢?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只想调控一个性状,这时候我们需要对只是控制这个性状的,特别的那个基因进行选择,这样就只对这个性状进行了改良。但是如果我们想同时改变不同的性状,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那些同时控制不同的性状的基因进行选择。但是也有一个例外,如果这两个性状是拮抗的,在这个基因的作用下,这时候这个基因是不能够被选择的,还要去选择那些对这两个性状,分别地都有提高的那些基因。所以,这个网络就给我们设计育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和基础。

  就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下,我们开展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然后也获得了一些品种。

  刚才和大家介绍了,大豆的产量和大豆的蛋白含量,一般的情况下是一种拮抗的,也就是负相关的,但是如何做到蛋白也要提高,产量也能提高呢?也就是在刚才我提到的网络的这种理论支持下,我们对一些基因进行的这种选择,利用杂交对基因型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了两个亲本,本来蛋白含量并不高,然后通过一步的杂交,对其中的基因进行选择,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量也提高了,蛋白含量也提高了,也于去年得到了国审的审定。

  通过大豆设计育种,我们得到了一些产量提高的品种,但是,大家也可以想象,离我刚才提的大豆绿色革命,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将来的产量能翻番。这条路是比较漫长的,我相信随着我们对这个性状认识的深入,一定能够达到。

  但是解决大豆的危机,仅仅依靠这个大豆绿色革命就能够实现了吗?因为我们刚才说,我们自给率只有15~20%,如果我们的产量能翻番,也只是一个30~40%,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进一步地来缓解我们大豆这种危机呢?

  我国除了有18亿现有耕地以外,还有一亿多亩的盐碱地,可以看到它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因为盐碱度太高,现有的栽培的这些作物是不能够生长的。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些能够在这种盐碱地上生长的大豆,是不是也能够满足我们大豆的一些供给呢?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我们开展了一些研究,就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一个盐碱地比较多的地方。这是我们第一次到山东东营拍的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当时我们自己也感叹,这个地方实在是特别美丽,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无限的希望,然后把希望的种子播种到了地里边,大家等待着到秋天去收获。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年的这种景象,当我们秋天的时候,到了地里,非常非常地沮丧,因为几乎是全军覆没。随着我们到地里边继续深入去观察的时候,让我们又非常地兴奋,因为我们看到了几株确实能够存活下来,因为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它能够生存下来,说明它非常耐盐碱。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看到,它非常矮,产量非常低,如何进一步能够提高它的产量呢?我们就想是不是在栽培技术上,再能够进一步地创新。后来经过不断实验,找到了一些方法。

  第一种,比如说覆膜技术,大家可以看到覆膜和不覆膜相比,就明显地能提高抗盐碱能力;

  通过不断地研究,我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在完全靠天然雨养的情况下,靠自然下雨的情况下,连续在这一块地上我们筛选了大概有8000多份材料,现在得到了有56份是比较抗盐碱的,其中表现特别好的有18份。

  2021年对其中的两份,进行了三十亩的示范,然后实打实收,达到了260公斤/亩。大家也许对这数字不是特别熟悉,因为我国现在大豆的现有耕地上的平均亩产,全国仅仅有130公斤/亩左右。

  当然现在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希望,我们也看到将来的耐盐碱大豆,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第一个是适应。因为盐碱地上不仅仅是盐碱,它还在不同的栽培管理的时期,需要有干旱、洪涝、高温、低温,这种胁迫交替或者是同时出现,所以选择的耐盐碱大豆,一定要同时适应这些胁迫条件;

  第二个就需要协作,协作就是不同技术的协作和攻关。因为同样是盐碱地,它条件比较恶劣,它给你耕作的时间窗口期非常短。以前我们主要是靠人工,大家也可以看到,下了雨以后也要靠人去排涝,然后耕种也是靠人来播种。如果将来我们种几十万亩,或几百万亩的时候,不能再依靠人了,就需要这种肥料机械耕作,植保的各个的协同攻关,来达到这种真正的一个标准化的栽培模式;

  第三个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和谐。盐碱地是我们将来开发的一个宝库,但是同时,它也是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来如何让农业的生产和生态保护和谐地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更需要考虑和需要关注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国对大豆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的危机,要想解决它,还是非常漫长的路,但是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把大豆的这种危机解决掉。最后我用一首诗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大约在5年前,时逢玉米收购价大跌。河北石家庄出现了大豆种植热潮,我们家也种了。

  小麦灌浆期是5月,成熟期是阳历6月上旬至中旬。每年这个时候,天气干热晴爽,适合增产,以及晾晒。

  等翻完地,播完玉米,就一定会下场小雨。玉米浇一次水后,石家庄就正式到了雨季。等10月初,雨就停几天。这个月适合收割玉米,晾晒玉米。

  倒退20年,种玉米和大豆效果差不多。无非是玉米早收十几天,大豆完收十几天。

  可是近些年,河北气候变了,河北的夏天变得多雨,每年到了十一,天就变凉了。

  天凉了,你的大豆还么有成熟。如果你要收割,那些豆子软趴趴的,既不容易脱粒,晾干了都是瘪三,而且还容易发霉。

  河北气候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夏天的阴雨天气特别多。玉米在这种天气里,过的很爽。

  而大豆就要旺长,生各种病,长各种虫,认线遍药。杀虫杀菌控旺套餐,7遍打下来少说1-200元钱。何况你还要背个喷雾器去打药。

  最后一算产量,一算卖价,发现原来大豆也不贵啊。费了半天劲,居然还赶不上种玉米。

  中国2021年进口大豆1.1亿吨,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30公斤,也就是0.13吨。

  中美大豆优势不同。美国大豆出油率高,主要榨取食用油,剩下豆粕用于喂猪鸡牛羊等饲料;中国大豆出油率低,主要用于食用,制作豆浆豆腐等豆制品。

  如果单看大豆生产,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很大,是全球第四大大豆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但架不住中国14亿人口,超过美国欧盟俄罗斯日韩澳新加以等其他所以工业国之和。中国人均食用油,肉蛋奶等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于大豆消费需求超过了生产,只能进口。类似的,新中国早期是石油出口国,中国日均石油产量世界前十名,但改革开放后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本国产量不够需要进口石油,现在中国是石油进口国

  别的不说,我们日常吃的肉蛋奶,猪牛羊鸡鸭天天要吃饲料,而饲料里大豆豆粕和玉米是主要原料之一。牲畜天天要吃饲料,中国一年养的猪超过7亿头,养的牛超过6000万头,养的羊超过3亿只,养的鸡超过100亿只,养的鸭子超过45亿只,等等。这些牲口天天要吃大豆玉米饲料。中国作为工业国,虽然人均肉蛋奶消费不如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但比印度等其他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还是高的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均肉蛋奶消费逐渐增加。

  而且中国耕地面积有限。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大约19.1亿亩,大约140多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大约14~15%。

  中国一半地区是干旱半干旱非季风区(西南青藏高原,西北沙漠荒漠),超过三分之二山区,适合种植粮食湿润大平原不多;东部有限大平原,还要住人盖房子盖工厂。中国14亿人口要住房,世界工厂有大片工业区,都会占据很多土地。还要留下部分土地作为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区,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而剩下有限耕地里,水稻小麦土豆等粮食作物就要一大部分,棉花蔬菜等战略农作物也很多。剩下农作物就有限。

  现在中国保障口粮(水稻小麦),蔬菜棉花自给自足就行,其他农作物进口一些满足国内消费。

  进口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热带作物,比如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橡胶,棕榈油等。

  天地良心,巴西大豆只占了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一点。其他的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还卖的比巴西大豆贵。

  至少,新疆(南疆)的大豆种植户的大豆根本卖不出去!3块8一公斤都没人要!

  今年,我家种植的32亩黄豆,收获了6吨,10月初就收获了,现在还整整齐齐码在墙边,没卖出去!

  任何事情不要纸上谈兵,曾经当我看到我国大约80%的黄豆都需要从国外尤其是美国进口的时候,也是义愤填膺,这种容易被卡脖子的大宗粮食作物,也时常被提到“战略层面”上来。

  本来,我家所在的新疆兵团第一师是以棉花、水稻、红枣为主的,棉花是主导。也就这两年开始,由于国家鼓励种植粮食、油料类作物,开始有种植户种植小麦、花生、向日葵、玉米等作物。

  说实话,南疆兵团的耕地单产很高,比如棉花籽棉亩单产通常能达到400~500公斤,玉米亩产1200公斤以上,水稻700公斤以上,但从经济价值来考量,肯定还是种棉花更赚钱,毕竟棉花价格高呀,还能够机器采收。因此,新疆棉花种植规模一直很大。

  有了国家的导向性鼓励,种植户这两年确实也开始种植小麦、花生、向日葵、玉米、大豆等作物了,种植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这几种作物仍然省事,机器一收就好了;二是有一定补贴,如今年黄豆种植户就按照500元/亩进行补贴。

  南疆的气候类似于中原,如果前一年秋季种的是冬小麦,6月底就能收获,紧接着还可以种第二季庄稼,第二季庄稼可以选择种植油葵、玉米、黄豆等作物,在10月就能收获。

  去年秋天,我父亲就相应政策,破天荒地种植了32亩小麦,今年6月底收获了,由于新疆光热条件充足、土地肥力好、病虫害少,加之滴灌技术加持,不旱不涝的,小麦产量确实高,32亩收获了近24吨,平均亩产达到了750公斤。

  7月初,紧接着要种植第二季作物,我就鼓励父亲种植了黄豆,选用黑河45品种,110天生长周期,很适合在10月份采收。同时,也考虑到黄豆作为国家的战略性物资,自然是不愁卖。

  很快,经过犁地、播种,7月1日,我家就在麦茬之后种上了黄豆,由于光热充足,10月初就已经颗粒饱满,可以采收了。10月3日,我家黄豆正式采收结束,由于不够干,又找了空地晒了5天,晒好后就装袋,等着收购商收黄豆出售。32亩地收了6吨多黄豆,合亩产200公斤,在夏播黄豆里,也算高产了。

  可是,黄豆价格却一降再降,黄豆采收时,收购价商有4.5元/公斤 ,一个月后,三块八也没人来收了。现在,6吨多黄豆还整整齐齐码在墙边,没卖出去!

  现在,最后悔的就是种了黄豆,我父亲算了一笔账:即便不算人工和土地租赁费用,仅耕地费、水费、电费、地膜、滴灌带、化肥、农药、采收等各项支出折合下来,种植一亩黄豆的成本就达到了720元,而种植出来的黄豆,即便将来按照4元/公斤卖出去了,也才800块钱,根本没有盈利空间!全靠国家补贴呀!

  种大豆不赚钱是公开的秘密。2019年黑龙江双鸭山统计局做了调研,发现当地大豆平均每亩的净利润是-182.76元,种得越多越赔钱。

  赔钱的买卖当然没有人干,现有的种植面积也都基本是靠补贴维持的,补贴要花很多钱。如果不考虑钱的问题是不是就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也不是。

  前几天刚发布的2022年一号文件就提出了一种规避“种大豆不赚钱”的增产设想:“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从农业农村部文件来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试验性质的推广任务具体落实到了冀晋蒙苏皖鲁豫桂渝川贵云陕甘宁等16个省份,目标产量是玉米单产与清种基本相当、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00公斤左右。

  16个省份的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是1500万亩以上。按达到目标产量算,这些推广试验田总共能额外提供大豆150万吨以上,但也只相当于2021年大豆进口量(9651.8万吨)的1.5%多。

  2021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是6.4亿亩。假设这些耕地全部成功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且都能达到亩产100公斤的目标产量,现有6.4亿亩的玉米地总共能额外提供的大豆产量就是6400万吨,占到2021年大豆进口量的三分之二。

  即使是在对复合种植技术如此乐观的情况下,进口大豆也是免不了的。实际情况也并没有这么乐观。再进一步,减少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行吗?

  再比较不同作物的亩产,一般情况下国内小麦水稻玉米亩产都可以到500公斤,而国内大豆亩产只能到100-200公斤。同样的耕地,当然应该优先考虑种植亩产高的主粮。如果看到大豆进口量大就要把耕地优先用于种植大豆,那么需要进口的主粮的量就要更大。如果一定要有作物需要大量进口,那只能是大豆,不能是水稻小麦之类。

  所以即使忽略掉“种大豆不赚钱”的因素,只强调农民应该去“大力种植大豆”也是比较片面的,种植何种类型的作物也需要综合考虑,更何况种大豆真的不赚钱,需要吃掉大量补贴。

  同志们。农民也是人,请把农民也当人。农民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你收了那么多年公粮给农民交社保了吗?给农民定退休年龄了吗?给农民发退休工资了吗?为什么不种大豆,你良心有大豆大吗?

  现在农民其实是一个统称,渔民算农民吗?牧民算农民吗?反正之前都是不是城里的都是农业户口吧。农民只能种地种粮食吗?不是的,我们可以种经济作物,种树、茶树、果树、养蚕、蔬菜、水果、可以养鸡鸭猪鱼、养蝎子都行、之前也可以养田鼠。就拿大家理解的传统种植农民来说,种小麦赚钱我们就种小麦,种大豆赚钱我们就赚大豆,种棉花赚钱我们就种棉花,种玉米赚钱我们就种玉米。诸如此类。

  国家是需要进口大豆,可是就那么点年年红线的耕地面积,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 要不要种?棉花、蔬菜、水果等民生需求要不要种。我们农业需要大量种子、配种资源需要进口,为什么那些大学不都大力发展农业学科?在我看来,小农经济最终会慢慢接近消失,类似国外出现最小也是农场主为单位的生产单元,农民将不再是现在种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成为为承包大量土地的企业或个人工作的,农业生产的工人。当然,几分几亩自留地种着的除外。

  国家真需要铁的时候,是可以让你把家里的铁锅都上缴的。题主这种圣母,要不你除了维持基本生存,每个月的钱都捐给国家有缺口的行业?要不你去种大豆?

  中国的大豆产量很低,绝大多数的大豆都依赖进口,每年全球一大半的大豆都是中国买的。

  我们不怎么产大豆,基本靠买大豆过日子,但我们粮仓里储备的大豆数量,比那些大豆生产国的储备还要多得多。

  2001年之前,中国多次申请加入WTO均被美国拒绝,拒绝的理由中最难谈判的一条就是中国必须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对美国开放中国的粮食市场。

  美国主要的出口粮食作物就是小麦和大豆,美国要求我们全部开放,而我们即便谈判折中也最少要开放一个,如果一个都不开放那美国就会阻挠我们加入WTO,只要有一个国家不签字那中国就进不去,何况这个拒绝的国家是美国。

  因为大豆虽然价格高但是产量低,主要用途是产油产肉,即便出问题也最多是吃不上肉,而小麦属于主粮,保留小麦市场能确保中国人能吃饱饭的底线年中国加入了WTO,并遵守条约对美国放开了中国的大豆市场。

  美国大豆是转基因大豆,本土还到处都是黑土地,直接导致大豆产量特别高,成本特别低,每年还能领到美国财政部的农业补贴,这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具备碾压性的价格优势,漂洋过海运到中国的到岸价都能比中国大豆的价格低一半。

  在巨大的价格差距面前,很快就没有大豆企业愿意收中国大豆了,而面对大豆价格爆降,农民也不愿意亏本种植,很快中国的大豆产量就开始急速降低。

  2003年,中国大豆产量只剩下加入WTO前的零头,全国的大豆企业都在购买美国大豆。

  2003年8月,离美国大豆收获还有1个月的时候,美国农业部突然发表声明,说旱情将会导致大豆大幅减产,然后每个月发表一次公告,连续4个月将大豆的预期库存调低。

  在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刺激下,全球大豆价格开始飙升,迅速从2300元/吨暴涨到了4400元/吨。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中国大豆的价格,但种植大豆需要时间,这短短几个月我们是变不出大豆来的。

  4400元/吨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等于是把预计中的成本翻了一倍,中国大豆企业拒绝接受,于是就开始减少进口量,用库存的大豆应付日常生产,指望着过一段时间大豆价格回落下去,因为有传言说美国政府会对暴涨的大豆价格进行介入,所以很多大豆企业选择了观望。

  2003年中国对美国的大豆进口量骤减接近一半,这还是建立在大豆价格从8月才开始暴涨的前提下。

  2004年3月,美国农业部宣布不会对大豆进行增产,此消息公布之后全球大豆价格应声暴涨,迅速上涨到了5500元/吨,而且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这个时候中国的大豆企业终于恐慌了,因为撑了半年之后自家仓库里库存的大豆已经用完了,美国农业部又已经明确表态不介入了,这大豆价格再怎么没完没了的涨下去那可怎么办啊,越晚买就越吃亏。

  在恐慌之下,库存大豆耗尽的中国豆企纷纷迅速和美国粮商签署了巨额的大豆长期采购合同,签订的采购额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的大豆企业几乎悉数落网,没有一个跑得掉的,因为大豆的供应掌握在美国粮商手中,我们这边确实没有大豆了。

  等中国的大豆企业全部签了合同之后,美国粮商就开始收网了,因为其他国家的采购量只是小鱼小虾,主要盯着的肥肉就是中国豆企。

  但这两个消息发布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大豆的价格就从5500元/吨爆降至2200元/吨,回到了这轮疯炒大豆价格的起点。

  然后所有的中国豆企全都傻眼了,自己刚签完巨额的大豆长期采购合同,要是按合同约定的高价采购那会亏的一塌糊涂,如果不按合同采购那不仅自己刚支付的保证金没了,还要支付天价的违约金。

  权衡利弊之下,大量中国豆企选择了违约,因为即便被扣除了保证金还要支付天价的违约金,算下来也比高价采购大豆亏的要少。

  很快,美国的四大粮商就联手起诉中国豆企违约,要求中国豆企支付400多亿人民币的赔款,如果不支付那就要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进行大豆禁运并在WTO起诉中国。

  经此一役,中国豆企元气大伤,在一年内陆续破产,除了个别国字头的豆企抗住了其他几乎全死了。

  2003年底大豆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4000元/吨以上,这个价格对中国豆农来说已经是利润丰厚,2004年3月更是飙升至5500元/吨以上。

  看到这个价格后,中国豆农都红眼了,于是纷纷在4月份大豆的种植季节开始种植大豆。

  到6月的时候,大豆价格就只剩2200元/吨了,但此时中国豆农已经把大豆都种下去了,离收获时间只剩2个月。

  你把种了一半的大豆挖出来,亏损会更惨重,因为农季已过,你种不了其他东西了。

  等到了8月底,中国大豆大丰收,产量飙升,但此时的大豆价格已经被牢牢焊死在了2200元/吨上,多一块钱都卖不出去。

  中国从豆企都豆农都在2004年损失惨重,中国大豆产业从上游到下游被美国粮商借此全部垄断了。

  美国农业部说自己只是不小心统计错了数据口径,只是在衡量是否增产的政策时犹豫了一下。

  而美国的粮商说,自己只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普通企业,没有干涉价格的能力,自己也只是个老实人,老老实实的按合同办事而已。

  但从事实结果来看,美国粮商在极短时间内彻底摧毁了中国的大豆行业,从此彻底垄断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自己一点成本都没有付出,最后还赚了几百亿的违约金收入,代价仅仅只是让政府发了几张公告而已。

  毕竟最低价格的大豆生产掌握在美国粮商手里,最大规模的产量也掌握在美国粮商手里,美国粮商拥有对大豆的绝对定价权,他们可以随意玩你。

  虽然中国的大豆确实打不过美国大豆,也不可能违反WTO协议来禁止美国大豆,但我们不能任由美国大豆这样搅风搅雨的随意从中国收割财富。

  2004年,趁着美国粮商把大豆价格打至2200元/吨的低位,意图彻底摧毁中国豆农时,中国政府出手了,委派中储粮建立大豆储备仓库,大量收购大豆。

  中国豆农种的大豆,中储粮收,美国卖过来的进口大豆,中储粮也收,只要是低价大豆中储粮全收,在最短的时间里建最多的现代化大豆仓库,然后把所有仓库全部填满。

  中储粮是暗中收储,没人知道中储粮在04~05年这两年到底收了多少大豆送进了仓库。

  2006年,美国粮商再度开启大豆战,以美国遭灾,大豆减产为由,美国粮商不断收窄大豆出口量,不断推升大豆价格。

  美国粮商说美国大豆减产了,说美国灾情严重,这个我们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即便你千辛万苦证伪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美国大豆不卖就是不卖,你能怎样?

  美国把大豆价格推升到一个我们难以接受的高度后,中储粮就开始开仓放大豆,以10天为一个单位有序的抛售大豆,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平价销售。

  你撑死就买了2年大豆做储备,进口量和产量在那里摆着,你仓库里不可能有多少大豆。

  美国粮商也不急不躁,你继续抛,抛多少我接多少,我倒看看你仓库里有多少大豆还能抛下去。

  第一次大豆之战中国豆企只扛了半年就跪了,04年3月份签约上钩,看来其实还是识时务的,要是咬着牙不上钩那美国粮商线年都得买高价大豆,你不可能撑的了2年。

  第二次大豆之战能打足足2年这么久,就是因为碰上了高手对决,双方互不退让,看谁先扛不住。

  但2008年,金融危机降临了,席卷整个欧美的所有金融市场,粮食市场也跟着崩盘了。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之前,中储粮放出消息说,中国的大豆储备太多了,很多大豆已经在仓库里放过期了,因变质不适于食用,有意向寻找养殖企业合作当成养殖粮使用。

  2008年底,大豆价格降到了历史低点,中储粮开始暗中大量收购大豆,把前两年高价抛空的仓库全部填满了。

  我们赢下了第二次大豆之战,但中储粮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第二次大豆之战我们能赢是借了金融危机的东风。

  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金融市场,极大增加了美国粮商的控盘成本,那第二次大豆之战会再持续几年,最终鹿死谁手,那还真不好说,中储粮未必一定能赢美国粮商,因为当初留给我们储备大豆的时间窗口期只有2年,实在是太短。

  所以赢下第二次大豆之战后,中储粮继续疯狂修大豆仓库,继续疯狂储备大豆,最终把大豆储备量提升到了一个让其他国家看起来觉得“丧心病狂”的程度。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粮食减产,11个国家和地区暂停对中国出口大豆,但中国的大豆供应安全依然岿然不动,国际粮商连试探中储粮的兴趣都没有。

  中国刚加入WTO对美国开放了大豆市场,美国就隔三差五的天灾,大豆两三年就要大减产一次。

  ,抚万民,庆四方。”五种,指的是“黍稷菽麦稻”。其中的“菽”,就是大豆。自炎帝那个年代起,大豆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人工种植史。换句话说,大豆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前大豆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浆、豆腐、酱油等豆制品,是平民百姓补充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因此,

  明朝,大豆通过墨西哥华人传到拉丁美洲,又在光绪年间传到了巴西和欧美。可以说,全世界的大豆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中国。但当时,他们也仅仅把大豆当做牲畜的饲料,完全没当成一回事儿。

  20世纪初,欧洲的炼油厂全靠亚麻籽榨油,因此亚麻籽经常短缺。大概在1908年,日本人组织了一批中国大豆运往欧洲,想试试能否成为亚麻籽的替代品。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尝试让中国大豆一炮而红,整个欧洲油商都惊叹于中国大豆的出油率。

  而中国大豆的出口量也随之暴涨。1908年,我国大豆出口量只有不到100万吨,而到了1930年末就增加到了500万吨,一举成为

  。东北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而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也就依靠大豆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阀之一。但随着侵华战争爆发,东北沦陷,中国大豆及上下游所有相关产业全被日本控制。

  1941年,日本对美宣战。为了截断美国的粮食供给,日本禁止本国及中国东北向美国出售大豆。但这招却没多大用。

  自1910年大豆榨油技术从英国传到美国后,美国就意识到大豆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的扩大种植。

  日美开战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豆种植补贴,“种大豆,就给钱!”简单,粗暴,却非常有效果。大豆种植迅速在美国全面铺开。到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东北光复。中国大豆产业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虽然中国大豆的产量占比远不如从前,但做到自给自足还是没问题的。

  2001年,中国加入WTO,却成为中国大豆产业全面崩溃的节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靠二战大发战争财的美国。

  其实中国早就申请过加入WTO,但被美国拒绝了。原因是中国要加入WTO,就必须同美国签订《中美农业合作协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举个例子,如果今年全国的大豆需求是100吨,我们的本土产量只有60吨,差40吨怎么办?政府就给大豆设置一个30吨的进口配额,允许国外的农业公司在中国出售30吨大豆。还剩10吨大豆就交给本土农业自由发展,要么提高产量,要么减少消耗。总之,目的就是保护本土农业不受外部冲击。

  但为了加入WTO,中国放弃了这项政策。1994年,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中国开放粮食市场,废除大豆进口配额制度,大豆关税降至3%。

  1901年由约翰·奎恩伊创立,靠给可口可乐提供糖精发了大财。1914年一战爆发后转入药品研发领域,靠合作生产水杨酸,阿司匹林等打入欧洲市场。1928年,孟山都在创始人的儿子埃德加·奎恩伊的经营下逐渐发展成横跨石油、化肥、农业等多个行业的巨头。

  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进入人体后需要5~10年才能排出体外。更严重的是,二噁英会造成大量的畸形儿或引发癌症。越战后,有近400万人受到橙剂的伤害,其中就包括至少50万畸形儿。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孟山都却毫发无伤,顶着“生化武器库”的恶名转型成农业生物育种公司。其招牌产品就是转基因大豆!

  1956年,美国大豆爆发虫害,导致当年的大豆颗粒无收。孟山都的研究员偶然在来自中国的大豆种子中找到了抗病基因,开始研发转基因大豆。

  就在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中国废除农作物进口配额制度后的第二年,1995年,孟山都突然宣布具有高产高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大豆研发成功。

  !更可怕的是,美国转基因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中国东北大豆的2倍!随后,孟山都迅速在其控制的巴西农场大面积种植这种转基因大豆,大豆产量瞬间翻了几倍!

  产量高1倍,成本低4成,几乎还能做到无限量供应。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能承受住这样的冲击。

  在这种近乎掠夺式的冲击下,无数大豆种植户赔得血本无归!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拔掉豆苗改种其他作物。中国大豆种植业全线崩溃!

  中国多次向WTO提出抗议,但在美国的操纵下,WTO根本不理会。就这样,中国大豆种植业被以孟山都为首的跨国农业公司完全摧毁。曾经世界第一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如今的世界第一大进口国。

  2003年,就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不到2年,美国农业部突然以天气为由,宣布将大豆库存降到二十年来的最低点。而这个通告的发布时间,又“恰好”定在美国大豆上市的1个月前。

  库存降低意味着市场上可流动的大豆减少。而1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找到其他的供货渠道。华尔街的资本们闻风而动,疯狂炒作大豆价格。

  2003年,大豆价格每吨合人民币2300元,而到了2004年3月就猛涨到4400元,几乎翻倍。这个价格也是大豆近30年以来的最高点!

  接着美国农业部火上浇油似的宣布:今年美国大豆不会增加产量。这一消息彻底引爆了国内油商的情绪,大家纷纷出海,在4400元的高位抢购了近1000万吨大豆。

  不到1个月后,当中国油商们抢购的大豆还飘在大洋上的时候,美国农业部戏剧性的宣布,之前的天气问题是误判,今年不但会增加大豆产量,还会调高大豆库存。

  国际大豆价格应声而落,华尔街的资本们纷纷抛售做空抢购的大豆。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大豆价格从每吨4400元跌到2200元!中国油商们巨亏!

  为了减少损失,中国油商不得不违约。而违约的代价是接近100亿人民币的合同赔偿。

  以孟山都为首的跨国农业公司,又以中国油商违约为由,提出了高达400亿人民币的赔偿诉讼,并联合其他农业公司封杀中国油商,封锁对中国的大豆出口。

  这个落井之石直接导致中国大豆上下游产业链全线崩溃!近千家中国油企破产!孟山都们趁机以几乎白嫖的价格收购控制了中国境内近90%的大豆相关产业。除了几个国字号的油企,其他所有企业无一幸免。

  不仅如此,孟山都还利用其垄断地位,排他性的强制收取巨额专利费。只要是孟山都控制的大豆产业,只收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无数种植户不得不高价购买它的种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粮食价格大跌,中粮储趁机屯购了大量大豆和豆油,用于稳定国内物价。同时政府也制定了大豆保护价,使国内大豆收购价高于国际收购价,进一步保护了大豆种植业户的利益。

  2016年,袁隆平研发的华南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耕地种出更多的水稻。

  同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规划中提出:将逐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提高40%达到1.4亿亩,逐步摆脱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虽然短时间内我们还无法改变中国大豆产业的现状,但已经在慢慢变好了不是吗?

  大豆是一种典型的广种薄收型的作物,一亩大豆即便是丰收了,产量基本上在500斤上下。这产量还得是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产量更低,大致在300-400斤这个水平。水稻、小麦、玉米在其主产区基本上都能达到1000斤上下,丰收都能上1500斤。

  一斤大豆能比上三斤粮食么?要是说自然灾害导致原作物绝收,抢救性播种的话,大豆倒是有份,在中国正常情况下种大豆属于脑子抽了。

  (黑龙江:大农机“上阵”为大豆高产“助阵”项目专家测产结果表明,试验示范项目区大豆亩产200公斤,对比田亩产155公斤。)

  (河南省大豆亩产再创新纪录“341.8公斤!”10月25日下午,在新乡市举办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郑196’及宽行免耕机械化播种测产现场会”上,由测产组专家宣布的这一数字,创造了河南省大豆实收亩产新纪录。)

  即使按340kg/亩来算,8803.1万吨需要土地需要2.59亿亩土地,而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才4.2亿多亩(其中包括许多地区种完早稻再种晚稻,种植土地重复计算了一次),可想而知自己种大豆需要的土地是多大面积。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少种其他粮食作物,多种大豆啊,但是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我国都需要进口,以下是2018年数据统计结果:

  玉米:进口352.4万吨,同比增24.7%。出口1.2万吨,减85.8%。

  高粱:进口365.0万吨,同比减27.8%。出口4.8万吨,增17.0%。

  棉花:2018年,进口162.7万吨,同比增19.4%;进口额32.0亿美元,增35.5%。此外,棉花替代性产品棉纱[1]进口206.4万吨,增4.1%。

  食糖:2018年,进口279.6万吨,同比增22.1%;进口额10.3亿美元,减4.6%。

  棕榈油进口532.7万吨,增4.9%;菜油进口129.6万吨,增71.2%;葵花油和红花油进口70.3万吨,减5.7%;豆油进口54.9万吨,减16.0%。

  为了减少对美国大豆进口的依赖,我国大量采购巴西等国大豆缓解供应压力,并通过推广低蛋白饲料配方、拓宽蛋白粕来源,降低了下游豆粕需求。同时,国家加大对冬闲田种植油菜的研究和示范,减少豆油的需求量。再者,加大大豆高产品种的培育,在现有种植规模提升总产量。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