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首页|耀世娱乐|注册登陆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开丰娱乐-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1-04 19:50    文字:【】【】【
摘要:开丰娱乐-首页水稻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世界水稻的主产区在亚洲,亚洲水稻的高产区又在中国。我国的水稻的总产量高达2.1亿吨,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以一骑

  开丰娱乐-首页水稻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世界水稻的主产区在亚洲,亚洲水稻的高产区又在中国。我国的水稻的总产量高达2.1亿吨,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以一骑绝尘之势影响着世界水稻格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水稻再获丰收,播种面积2992.1万公顷,总产量稳定在2.1284亿吨。和同样是粮食大国的美国做对比,我国的优势不言而喻:2021年,美国水稻的总产量仅有19179.6万英担,约合974.3万吨。

  由计算可知,中国水稻的总产量是美国的21.56倍,高出了整整20倍。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产量约占65%(2015~2019年的平均占比,下同);加州西部的沿海地区亦有种植,产量约占23%。

  据statista网站统计,从2001~2021年,美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种植面积最多的是2010年,但也只有区区363.6万英亩,约合147.1万公顷。2021年,全美的水稻栽培规模大幅下滑,仅有253.2万英亩,约合102.5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3.4%。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美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约为1152斤(丰收面积和播种面积有差),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同一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则是948斤。相比之下,美国水稻的单产竟然比我国还高了21%。

  事实上,“单产高”向来是美国水稻的优势所在。早在2000年,美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就达到了940斤左右,2001年提高到970斤,此后有升有降,但整体稳中有升。2004年,美国水稻亩产量首次突破1000斤,达至1043斤,同年我国的水稻的产量则为841.3斤,同样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水稻的单产居于下风,是否意味着水稻生产能力不如美国呢?其实并非如此。评价单位面积水稻的生产能力有两个角度,一是看平均亩产量,二是看最高亩产量。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量确实不及美国,但在最高亩产量上,我国才是优胜者,且优势更加明显。

  2010年以来,世界水稻的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且都由中国的杂交水稻创下。2021年10月,河北邯郸的杂交水稻示范基地迎来丰收,专家现场随机抽测三块稻田,实测打样产量达到2653.54斤/亩。而在美国,亩产超过2000斤的稻区极为罕见,高产大赛中的纪录为2071斤/亩,和我国有明显的差距。

  在杂交水稻之前,我国水稻的高产主要依靠矮杆水稻品种,抗倒伏、增穗耐肥能力较强,收获指数从0.35提高到0.5。直到70年代末,我国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集根系发达、生物量高、穗大粒多等诸多优势于一身。国内专家根据杂交稻的生长特性,创新了二段育秧模式,通过合理稀播培育壮秧,合理稀植促成大穗,大幅提高了水稻亩产量。

  根据对比测定,国内三系杂交稻的产量比常规水稻高出15%~20%,两系杂交稻产量优势更高,可达20%以上。当然,高产纪录的出现也并非全是稻种的功劳,而是良种、气候条件、密度控制、水肥管理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高产的“成绩单”可视为综合水平的体现。

  那么,既然我国拥有全球一流的水稻生产实力,为何平均亩产量还是不及美国呢?究其原因,中美两国的耕地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来看美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耕地面积,土地条件优越,仅中部的大平原就有153.6平方公里,覆盖本土1/5的面积,孕育了著名的“水稻带”。美国水稻只有四大产区,其中阿肯色州的平原地带是美国最大的“稻仓”,占总产量的50%,光照充足,灌溉便利,集约化程度高,为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得益于地形优势,美国水稻产区的自然条件相似度高,温度、阳光和水源分布均匀,再加上农场采用相似的耕种、管理、收割、储藏模式,因而产量更加稳定、均一,拉高了整体单产。

  而我国的情况则大有不同,平原地形占12%,高原、山地、丘陵约占70%,水稻主产区分散,规模优势难以发挥。国内的水稻种植户因地制宜,个体经营面积小,大多精耕细作,亩产量参差不齐:普通稻田亩产800~1000斤,高产稻田亩产1000~1300斤,低产田块亩产可能只有500~600斤,整体水平差强人意。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多样,各地水稻的栽培方法不同,亩产量存在差异很正常。例如:东北稻区受低温的影响,一年只能播种一季;四川盆地高湿、多雾,光照条件不佳,限制了种植密度;在云贵高原等高海拔稻区,光照较强,适合密植,但地形崎岖,不适合机械化作业。

  客观上看,我国水稻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产量增速较慢,但很少出现减产的情况。从2015~2021年,全国水稻亩产由916斤增加到948斤,平均每年增产5斤左右。按照这一速度预测,距离达到亩产1000斤还需要10年左右。

  为提高平均亩产量,我国正在推广“品种培育+配套技术”的高产模式。第一就是加强品种培育,选育出更适合本土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优质稻种,因地制宜试验推广。

  我国是世界水稻的种源国,野生水稻多达25种,其中,异源四倍体水稻比普通水稻的适应能力更强,生物量更大,且天然带有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良种的优质材料。2021年,我国育种专家提出了快速驯化四倍体野生稻的方法,将驯化时间由数千年缩短到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和杂交稻、超级稻一样,四倍体新稻种同样值得期待!

  第二是推广配套的栽培技术。我国水稻的高产离不开栽培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60年代,国内水稻每公顷结穗240~225万穗,每穗50~60粒,穗数和粒数都表现不足,高产迟迟无法突破。针对这一情况,国内专家总结出了“三黄三黑”的高产技术,在不同生产期通过合理控制苗数,促进发棵、壮秆、长穗,从而培育高产群体。

  借助新技术,每公顷水稻结穗达到306~336万穗,单穗粒数提高到76~104粒,百亩示范田的亩产量高达1031斤,比全国同期水平提高了157%,起到了明显的引导作用。

  如今,国内水稻的栽培技术日益专业化,各地针对特定品种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比如:贵州水稻的“两增一调”高产模式,以增密、增钾、调氮为核心,增加了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普通稻区增产10%,示范稻区增产30%以上。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水稻生产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对我国而言,平均亩产量有待提高,品种和技术是缩小差距、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

脚注信息